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学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1-09-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新大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三上)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科学探究的对象上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为主,在过程与方法上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在探究水平上以引导性裸究为主。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安排了如下几个主题单元: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三、生命之源——       四、它们是什么做的

    五、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我们应牢牢把握住一个宗旨——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事事通明皆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

     第一单元只有两课:第1科学是……”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是让学生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吹肥皂泡的游戏,让他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到科学无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最简捷、最概括的解释,科学家们整天干的事也就是这些。第2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为例,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所以第一单元的任务就是从提问题开始把学生带人科学的殿堂: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同时认识周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的物质世界中关于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本单元共有5课。

    1.常见材料  2.纸  3.纺织材料    4.金属    5.塑料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1

动画小人

分组实验

2

探究鹦鹉直立的秘密

分组实验

4

比较动植物的异同

分组实验

5

比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分组实验

8

观察水

分组实验                                                 

9

毛细现象、溶解、表面张力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2

研究纸

分组实验

13

研究棉布与尼龙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4

研究金属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5

研究塑料

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三下)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感官认识土壤。

2、会用简单的实验鉴定土壤的成分。

3、会观察、描述土壤,会记录观察的结果。能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土壤的性质。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会做肥料袋)。

5、能够运用图画、文字等方法和同伴讨论、交流结果和想法。

6、能够运用获得的概念、经验和技巧来分析不熟悉的土样种类。

7、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8、在种植过程中,能够围绕种子和花进行一些探究性活动。

9、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10、会对种子和花进行解剖,会制作油菜花标本。

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生活中常见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12、会分离固体混合物,能描述人们是如何利用液体和固体的知识制造有用的物体。

13、能通过进行实际测量,发现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14、能做毛发湿度计。

15、能做简易雨量计。

16、能制作风向标。

17、在实际测量中体会测量需要工具。

18、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19、了解测量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

2)科学知识:

1、认识土壤的特性,知道土壤中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残留物。

2、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3、知道成肥作用,认识到蚯蚓在成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5、知道不同成分的土壤吸收水分不同。

6、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7、知道植物的六大器官名称。

8、认识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

9、知道哪些物体可沉浮,哪些物体可溶解。

10、知道固体和液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11、了解船的发展史,认识几种常见船。

12、了解常见的天气因素。

13、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4、知道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

15、会读写温度。

16、了解风向和风级。

17、知道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18、知道不同季节里的动植物变化。

19、知道观察需要哪些感官。

20、知道感官未必可靠,精细观察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定量的测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心存感激。2、有探索土壤奥秘的热情。3、关心自己家乡的土壤,关注家乡土壤的现状。4、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意识到是土壤养育了我们,养育了动物和植物。5、意识到人类和土壤的相依相存的关系。6、认真、细致地观察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记录。7、通过细心照料植物体会种植的辛苦,从而更加珍爱生命。8、意识到生命世界有着无穷的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9、体验收获的快乐,感受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10、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11、在连续的记录和连续的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坚持性。12、学会控制条件的观察。

二、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三、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1

观察土壤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3

自制肥料袋

分组实验

4

研究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5

观察种子

分组实验

6

种子萌发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8

解剖油菜花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9

研究固体性质

分组实验

10

物体的沉浮

分组实验

10

物体的溶解

分组实验

11

研究液体的性质

分组实验

12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分组实验

13

测量教室的气温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4

制作雨量器

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四上)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看,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排序和分类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4个核心概念分散在4课之中。 1.空气的性质2.冷空气和热空气3.空气中有什么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些概念分散在5课书中。1.冷热与温度2.热的传递3.加热和冷却4.吸热和散热5.水加热、冷却后。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5个核心概念分别构成5课内容。1.声音的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4.不同的声音5.快乐的小乐队。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分4课内容。1.我们吃什么  2.怎样搭配食物3.食物的消化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奉单元分为2课。1.排序  2.分类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1

空气占据空间

分组实验

1

空气有质量

分组实验

1

压缩空气

分组实验

1

空气的流动

分组实验

2

空气影响物体运动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2-3

车辆尾气给植物带来的影响

分组实验

4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4

热传递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5

吸热与散热

分组实验

5

冷和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分组实验

7

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分组实验

7

造云、雨、露、霜

演示实验

8

制造声音

分组实验

9

声音的传播

分组实验

10

研究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分组实验

13

食物的搭配

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四下)

一、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单元总体说明:《骨骼》主要是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是《骨骼与肌肉》内容的一部分,注重个人的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来进行构建的。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3课《骨骼》《关节》《肌肉》主要研究运动系统的健康是人的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4课《骨骼、肌肉的保健》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2.第二单元《养蚕》

本单元包括《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我们来抽丝》《养蚕经验交流会》四课。本单元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个孩子能够都有养蚕的机会。教师也要亲自参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知道和帮助学生,又可以与孩子们共同经历养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3.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我们常说的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四年上册专门有一单元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本单元继续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在学生知道假设是否成立必须得设计实验或利用信息源进行验证的基础上,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如研究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就要固定其他因素,改变坡度这个因素,即控制变量,直到找到真正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4.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的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5.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本单元有两课组成。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1

拼拼完整的骨骼图

分组实验

6

物体的运动方式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7

小车的运动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8

摆的研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9

认识力

分组实验

9

物体改变形状以后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0

认识重力

分组实验

11

摩擦力

分组实验

13

做小车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4

调查

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五上)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以下是全册内容分析:

1、《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等。2、《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3、《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4、《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5、《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主要指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五、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1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2

模拟昼夜交替实验

分组实验

3

小孔成像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3

照镜子(平面镜、曲面镜)

分组实验

4

制作万花筒

分组实验

4

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分组实验

4

制作潜望镜

分组实验

5

玩放大镜

分组实验

5

凸透镜成像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自制彩虹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日光色散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日光合成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7

做眼球模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8

自制手电筒

分组实验

8

简单电路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9

液体导电

分组实验

9

神秘的暗箱

分组实验

10

研究磁铁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0-11

电磁铁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2

测量呼吸、脉搏与心跳

分组实验

13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组实验

14

建模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五下)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六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人体的司令部”“昼夜与四季”“自由研究四个部分。

神奇的机械这一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研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包括怎样撬动它、旗杆上的简单机械、汽车方向盘的研究、盘山公路的启示、动力的传递、研究自行车这六课组成。

 “形状与结构这单元是由折形状、搭支架、建桥梁、造房子、建筑的艺术等五课组成。本单元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真正感受科技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单元是由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孵小鸡、我是怎样出生的、小羊多利是怎样出生的等五课组成。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人体的司令部这单元是由人体指挥中心----大脑、信息传递的路径---神经、巴甫洛夫的狗、精心保护我的大脑等五课组成。本单元从趣味性、适切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选择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的一级主题,生理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进行教学。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主要指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四、实验教学安排表

 

实验内容

      

1

杠杆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

滑轮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2

轮轴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2

斜面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3

动力传递                  

分组实验

4

折形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4

搭支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5

建桥梁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植物的繁殖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78

认识常见岩石

分组实验

11

大脑

演示实验、

12

神经

演示实验、

13

感觉

演示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六上)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遗传与变异》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假设》、《实验》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       

四、实验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1

认识显微镜、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做酸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2

馒头发霉

分组实验、

3

观察细胞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4

探究地球的形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5

制作地表模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火山喷发实验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7

岩石风化实验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8

观察蜡烛燃烧     铁钉生锈

分组实验

9

酸碱反应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0

洗衣服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6

惯性实验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六上)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       

四、实验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注

2

杠杆

分组实验、

3

斜坡的启示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4

拧螺丝钉的学问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5

滑轮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轮轴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6

折形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7

搭支架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8

建桥梁

分组实验

9

认识常见岩石

分组实验

10

认识矿物的性质

分组实验

11

大脑

演示实验

12

神经

演示实验

13

感觉

演示实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