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走进科学
永动机
发布时间:2006-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1714年,有个德国人叫奥尔菲留斯,他声称发明了一架“自动轮”,这架“自动轮”能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停地转动,而且还能把重物提起一段高度。这消息很快传到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耳朵中,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德国,并准备花10万卢布购下这台“永动机”,可他还没有来得及动身就去见上帝了。不久,波兰国王对这架“永动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命他的州官森·卡赛尔斯基亲自去鉴定一下。卡赛尔斯基通过整整两个月的“鉴定”,不得不相信这一“奇迹”,并正式给了这位“发明家”一张证明文件,证明他的“永动机”每分钟可以转50转,还能把16公斤的重物提高1.5米。骗局终于被人揭露了,原来在他的“自动轮”后藏着有人。

后来各式各样的“永动机”不断出现,当然也一个个被识破,图1、图2就是那时设想的两种“永动机”。1775年,法国科学院不得不作出一项决议:以后再不接受“永动机”的审查。

然而使人啼笑皆非的是,英国捷斯特城主教约翰·维尔金斯在1670年设计一架磁力“永动机”,在能量守恒定律确定三十年之后,即1878年,竟在德国取得了专利!他的“永动机”是这样设计的(图3),在斜坡顶上放上一块强磁铁A,木槽M上端有一小孔C。维尔金斯认为:如果在上槽上放一个小铁球B,由于磁铁A的吸引力,小球B会向上滚;当小球滚到小孔C处,就会掉到弯曲槽N上,一直滚到N槽的下端,然后顺着弯曲处D绕上来,跑到M槽上。由于磁力的作用,它又沿M跑到C处。如此往复,“永恒”地运动下去。

然而遗憾的是,这位“高明的发明家”想象中的这架“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小球B在加速达到小孔C处掉到槽N中以后,小球往下滚时则是速度越来越小,它不可能有足够的速度在D处转弯再达它原来开始运动时的上槽M。维尔金斯这台“永动机”大概是历史上唯一获得专利的发明,但事过两年之后,它就成了人们的笑柄。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运动其总能量都是守恒的,自然界的总能量也是守恒的,能量不可能“无”中生“有”,那种想通过不消耗能量而作功的“永动机”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