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科学探究的对象上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为主,在过程与方法上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在探究水平上以引导性裸究为主。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安排了如下几个主题单元: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三、生命之源——水 四、它们是什么做的
五、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我们应牢牢把握住一个宗旨——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事事通明皆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
第一单元只有两课:第1课“科学是……”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是让学生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吹肥皂泡”的游戏,让他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到科学无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最简捷、最概括的解释,科学家们整天干的事也就是这些。第2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为例,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所以第一单元的任务就是从提问题开始把学生带人科学的殿堂: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同时认识周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的“物质世界”中关于“水”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本单元共有5课。
1.常见材料 2.纸 3.纺织材料 4.金属 5.塑料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
实验名称 |
备注 |
1 |
动画小人 |
分组实验 |
2 |
探究鹦鹉直立的秘密 |
分组实验 |
4 |
比较动植物的异同 |
分组实验 |
5 |
比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
分组实验 |
8 |
观察水 |
分组实验 |
9 |
毛细现象、溶解、表面张力 |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
12 |
研究纸 |
分组实验 |
13 |
研究棉布与尼龙 |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
14 |
研究金属 |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
15 |
研究塑料 |
分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