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评析】带领同学们到户外阳光下,亲身操作、感受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生动的感性体验。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
利用三棱镜
利用平面镜和水
利用光盘
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评析】只要孩子们脚踏实地地亲历了整个探究过程,相信他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的培养和建立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
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游戏:玩七色陀螺
4.解释现象。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评析】从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故事入手,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亲身探究的兴趣,学生特别崇拜科学家,当他们受到启发时,立即就想去试一试,由此便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愿望和探索的激情。
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一)色彩的形成
(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评析】引导学生在“玩”中学,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兴趣。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