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同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