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承国健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就,同时教师也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然,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主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在以下四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展开教学,这要求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时,我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情景来描述“千米”,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是能够建立起“千米”的概念的。在学习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知道
二、挖掘学生积极情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积极的情感体验倾向,不仅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各项活动目标。相反,与之对应的一种情感倾向(消极倾向),只会产生消极的不利因素,严重束缚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氛围中成长。努力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灵活机智的组织教学,是提高学习的有效保障。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课堂上我倡导“无错”原则,只要勤思敢言就是值得鼓励的。一个微笑、一次颌首、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他们灵感的闪现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
三、引导学生生成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生成问题。这样的问题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真实表现,他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思维障碍。而这些生成的问题往往会因为打乱了教师的预设,打乱了整堂课的节奏或是一些其它原因而被教师所忽视,反而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在上二年级“统计”一课时,当我让学生做练习“根据一个地区11月天气情况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时,我问学生“这里的一格代表几天?”学生回答“两天”,望着孩子自信的目光,我心中掠过一阵窃喜:一年级学生掌握的统计图知识是一格代表一个单位,今天的学生对一格代表两个单位的知识还是掌握不错的。忽然一个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道:“老师,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5天?”,所有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我连忙回答:“你的问题真棒!大家说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5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学生1说:“一年级时我们是用一格代表1天,今天学习的是一格代表2天,我觉得一格可以代表5天。”学生2说:“我觉得在这道题中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你在统计图中怎么画?”学生3说:“我知道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可以画一格后,再画半格多一些。”望着学生们洋溢着参与快乐,创造愉悦的脸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在统计图中一格可以表示一个单位,一格也可以表示两个单位,还可以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有时不足一格的数据还可以用半格表示。”在这个案例中,我的预案仅是学生能在统计图中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而已,但是当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自己提出“一格代表5天”时,我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四、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设计时,我关注以下两点:一是课堂提问难易适度。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提得是否适当,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提问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将问题设置梯度,分档提问,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这样会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二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评价。评价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差异评价是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应不同。同一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应作出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可能起到个别施教的目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针对个人的学习潜能进行评价。如优生和差生的答案相同,对于差生要充分肯定,对优胜则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