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发布时间:2009-0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吴军民 齐耀铭

 

二、 法国学校公民教育概观

    法国公民教育基于这样两个直接的目的:弘扬传承法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作为一个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有着相当强大国力和政治抱负的国家,法国曾经是一个称雄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强国,直到现今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难以割舍的大国意识使得法国社会总寄望青年重振当年雄风。然而,近几年来恐怖主义、罢工浪潮、学生运动、改革滞缓等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使得法国人普遍对现实和前景缺乏信心。另外,法国人也深为法国文化的发展担忧,因为美国文化长驱直入,风靡全球,而法国文化的影响力却日渐缩小。即使在法国,青少年们对美国的民主、自由、米老鼠、唐老鸭、牛仔服、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摇滚乐等美国文化的象征形式耳熟能详,趋之若鹜。面对这样的困境,法国各界对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认识空前一致,认为学校在传播法国文化与恢复信心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是培养公民道德的场所,培养共和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中心。

    但这一共识的形成颇费周折,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这段时期里,公民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77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公民教育被取消。因为在当时的法国看来,自由化至关重要,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一个青年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养成“摆脱教师约束的独立精神,能够完全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法国教育体制改革(1977年)》]。尽管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忽视公民教育也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社会动荡不安,学潮、罢工、贪污腐败、贫困、吸毒、同性恋等层出不穷。因此,进入八十年代后公民教育又回归学校。为保障学校公民教育的顺利进行,法国教育当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九十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大幅度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所有青少年学业成功。为着这一目标,法国教育当局从以下两方面切入: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在中小学实施“优先教育区”政策,打破传统的年级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习阶段的新结构,重视个别化教学和方向指导;二是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建立大学的教师培训学院,提高初等教育教师的培养规格和教师待遇,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设置专门津贴。

    2、公民教育课程的恢复和设置。1985年公民教育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屠,从1989年起初中阶段实施新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阶段的公民教育课则与历史、地理结合,课时安排也相应增加。初中公民教育课要求学生认识“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基础”即“民主基础的社会准则”,了解法国宪法和政府机构的职责,掌握关于公用事业、世俗学校、国防和税收制度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目的性进行思考”。另外,学生还要了解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学会对“舆论的形成和信息渠道进行思考”。高中的公民教育课则重点强调历史的学习,它的课程计划覆盖从法国大革命到现今。通过学习了解共和国的难辛历程、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绚丽多彩的法兰西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恢复法国人的信心和希望”(法国总统希拉克语)。

    3、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提高督导人员的素质。教育督导在发达国家教育决策、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国的教育督导从中央到大学区、省学区依次为总督学、大学区督学、省督学。教育督导人员的选聘严格,素质要求高。如对于总督学来说,不仅有年龄、工作年限、资格学历的要求,而且要求应骋者来自公立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关心教育,为人公正、和蔼、威严,乐于并善于革新。为了提高教育督导的质量,法国对各级督导人员采取严格而科学的招聘制,给予督导人员以较丰厚的工资待遇。三级督导人员的选聘制度分别是:对于总督学,主要采取通过有关部门审议的方式进行招聘;大学区督学招聘程序大致是“申请→大学区初选→学科组和联席会议讨论→教育部长确定”;省督学则通常是通过“考试→培训→实习”方式招聘。

    4、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教育事业的管理,在一些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且形成传统。自20世纪70年代后法国教育改革突出强调自治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来保障公民教育社会参与的正常进行。法国国民教育的社会参与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的参与。法国教育部在70年代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应当使“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制度化”。其二是学生的参与。主要是扩大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有能力自己安排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要“善于增加难度”。其三是参与指导机构的建立。法国全国性社会参与管理机构1988年前有两个:“国民教育高级委员会”和“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委员会”。1988年前有两个:“国民教育高级委员会”和“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委员会”。1989年法国颁布《教育指导法案》,成立“教育高级委员会”,统一领导社会参与工作,取代前两个机构。

   三、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完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协同的法律基础。法国1989年《教育指导法案》,成立“教育高级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国教育界历来就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对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协同方面的地位、作用以及实施程度、方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待完善,应当而且有必要借鉴国外有关公民教育管理体制中社会参与的法律规定和精神。

    启示二:德育内容及其课程的改革、充实。德育内容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学校德育由于偏重于以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忽视了道德品质的系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个性特质、教育层次等因素的考虑不周,导致德育效果不大理想。法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多强调对各学科的渗透,不断更新公民教育内容。法国总统密特朗就曾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增加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数,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无疑为我国德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启示三:青少年品德能力的开发、培养。注重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把德育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法国在这一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从简单灌输转变为灌输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并重,把道德教育的实施和能力养成结合起来,是时代的要求。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研究》第6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