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德 铸师魂
——学习《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有感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汪菊芬
凡事德为先。中国宋代学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精辟地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三国时的刘备则告诫儿子:“惟贤惟德,方能服人。”德,乃做人之本,在新时期,德才兼备仍然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每一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医生要讲医德,商人要讲“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教师要讲师德。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强师德,铸师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虽令不行”很难设想,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在学生中会有多高的威信。
我认为,《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对我们教师从师德的角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了界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依法从教,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教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作为教师,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你的教师身份,你的教师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你是一名公职人员,应该严守国家的法律,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课,认真批改好学生作业,认真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进行补偿教育,这些都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应尽的义务。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就是有背职业良知,有违国家法律。
文明执教,尊重爱护全体学生,这是师德的又一重要方面。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育界几乎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爱,便没有成功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背景,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差异。尊重爱护全体学生,就有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他们反映快,接受能力强,成绩优异,这样的学生,我们当然要爱护。但确实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慢一些,领悟能力弱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本来就已经很容易自卑了,如果教师再大声呵斥,讽刺挖苦,他们还会有自信心吗?我发现,几乎每一位名师,都是富有爱心的人。没有爱心,便缺少了人格魅力。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心换心,以真情换真情,文明执教,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强师德,铸师魂,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立足岗位,做好分内之事,为郑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郑小教师应当做到的,也是我们郑小教师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