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在主题教育学习中,我有这样一个心得体会,就是应该紧紧围绕“德”字做事立人,以德律己,以德育人,育人以德,做深受社会、家长、学生欢迎的阳光教师。
一、以德律己,塑造过硬的思想作风
教师作为一项社会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思想作风是决定成败的前提,也是将职业升华为事业的催化剂。因此,我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断,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和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识大理,明大义,有大为,具有极强的和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次是《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武进区教师行为五不准》,涉及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价值信仰、明礼诚信等,均为大是大非、立场原则问题,是我们每个教师、尤其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起码底线和行为准绳,为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驾护航。
二、以德育人,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
以德育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首,既做“经师”,更为“人师”,既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既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作为教师,只“教”不“育”表现为,眼中只有课本、作业,心里只想知识、方法,为上课而上,为教知识而教,单单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将学生当成了“盛水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只能培养出有识无德的“危险品”,无助于人的自主、健康、持续发展。
人师的另一层含义是为人师表,也就是徐特立先生所讲的“模范人物”,具有端正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因德高而为师范。
三、育人以德,让阳光成为教育的姿态
是否做到尊重学生,看有无歧视、挖苦、指责、训斥、体罚、变相体罚、赶撵学生。这在学习材料中谈及甚多,也是关系到我们教育姿态、教育实效的问题。
做阳光教师,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师的“脸色问题”,以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来面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综上所述,以德律己是教育的立身根本,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育人以德是教师工作姿态,三者分属教育的前提、内容和过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是我们提高教师师德,塑造阳光队伍的主要任务。
李志伟
200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