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学年第二学期研究阶段小结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吴晓亚
本学期,我们语文子课题组紧紧结合语文教研活动,不断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1.依托集体备课,加强生态研究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追求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率,实行减负增效,促进生态课堂的研究,
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课程中心蔡红主任做了简短的“走进集体备课”的专题讲座,她准确、清晰地解读了集体备课的内涵、作用、内容、过程。然后,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现场展示了集体备课之交流研讨的过程。此次,他们备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是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老人所写的一篇饱含对儿童、春光无限喜爱之情的散文。大家按照“再读教材——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商讨设计”的顺序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或提出困惑,或回应质疑,或赞同肯定,或不断追问。整个过程,老师们从语言锤炼、问题表述、练习落实、整体把握、分段教学、板书设计等诸多细节展开深入、细致地研讨。研讨结束后,分管教学的张惠芬副校长就学校进行备课改革的背景和相关要求做了具体的说明;紧接着,钱国云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要求,要想实现“轻负高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实现这个目标,唯有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共享集体智慧,让学生真正听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钱校长进一步从“集体备课解决什么问题?”“集体备课的过程”两方面做了详细地指导,让全体教师更加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和意义,“只拣备课最佳行”不仅是钱校长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更是全体教师追寻的理想境界。
此次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活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参与研讨的教师深深体会到研读教材的无穷止境,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的无穷智慧;参与观摩的教师则认为今天展示的交流研讨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研讨中有冲突有争辩有坚持有赞同,求大同存小异,都是为了更好地备课,更好地上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他们由衷地表示,在今后的集体备课中,自己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向优秀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要上好课,加强生态课堂的研究,备课也是一个关键,在备课中不断融入生态课堂的理念,是上好课的重要基石。
2.加强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益,郑陆中心小学继期初开展“集体备课之备课研讨”后,
当天下午,郑小全体语文教师、相关领导和来自三河口小学的四位语文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校际联动研讨。大家首先聆听了吴晓亚和蔡红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第二课时。两位教师努力遵循散文文体特征展开教学。吴老师扣住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引导学生体会了取题的巧妙,通过设疑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初步感受了冰心对孩子的爱;蔡老师则以“儿童就是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儿、就是春天”为主线,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深刻感悟冰心于字里行间蕴含的对孩子的爱,对春天的赞美。课后,大家围绕主题热烈地展开了研讨。三河口小学的张春燕、周芷兰等老师对郑陆中心小学良好的研讨氛围,学生优异的语文素养深表赞赏,一致认为这两堂课是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同时提出语文教学深深困扰全体教师的问题:教语文到底教什么?教散文,如何教?本篇课文,具有哪些教学价值?就这些问题,与会教师进行激烈思辩,有质疑,有建议,有回应,有支持。整个过程,与会教师不仅围绕课文展开深入研讨,更由此拓展到对整个语文教学的思索和探求。全程参与的钱国云、邱金兰校长做出了前瞻性地引领和指导。
通过现场交流、课堂研讨,全体语文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本质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由衷地感受到集体备课对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启迪了更深层次的智慧。在今后的教学中,郑陆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将按照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积极向兄弟学校学习,加强互动研讨,相信,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生态课堂之花必定会更旺盛地绽放!
3. 开展教育沙龙,再议生态课堂
带着学习的收获,带着实践的思考,语文课题组成员与其他子课题成员于
活动中,大家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自己对生态课堂的理解,不约而同地都谈到“生态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是充满智慧、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简约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充满尊重、民主、自由、灵动、高效的课堂……”虽然,当前课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师们也有困惑,但是“营造出富有生命气息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生命个体中的韧性和灵性、开发学生生命个体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才能,促进每一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提升每一位生命个体质量”是大家一致认同的目标。
课题组副组长邱金兰校长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做了提炼,她说,顺其自然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打造生态课堂必须拥有的理念。我们每一位成员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容人的胸怀,伯乐的智慧,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需求。我们要民主、平等地去每一个孩子关爱,要自然和谐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自主合作地尝试、体验、实践,让他们在探究、生成中拥有自信。
课题组组长张惠芬校长则和全体成员分享了分管教学校长上海之行的收获,她希望全体教师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对话,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她还和大家一起用心观看了“老师,我可以不爱吗?”这个视频故事,所有老师都被打动了,会议室里安静地分明听到了彼此呼吸的声音。
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这是我们生态课堂不懈的追求。生态课堂,就像一本书,厚重地需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追寻。这是所有今天参与沙龙活动的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心声。
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理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能间断的过程,认真学习《课堂生态论》,深化生态教学理念。作为学校的主课题——“生态结构模式和技术细节的实践研究”已经研究了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多里,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生态课堂论》和《教育的生本管理》等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