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本色语文生态课堂
郑陆中心小学 沈艳华
崔峦教授曾反复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实实在在促发展。生态课堂就是寻求“返璞归真”,回归“原生态”。教无定法,但唯有“质朴、原始、本色”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下小语课堂的生命溯流。而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上出本色的语文味来,静下心来想想,我认为:在恰当运用多媒体习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
一、抓住文本,方显本色。
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文本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面对文章整体要找一个切入点,当然要分析;在具体形象的描绘后,或在情感活动的熏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炼、归纳,做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要分析。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薛法根老师教学《祖父的园子》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把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抓住了语文的“本”,体现了语文的“色”。
二、重视读书,尽现本色 。
当前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没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认为,在二年级我们就要在字词的训练中整合到句段中来。让学生学会读,喜欢读,可以简单去引导,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课文,领悟课文的含义,表达课文的深意。(真实的内心感受,尊重儿童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应该占有课堂教学的主要板块。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还要求我们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
三、加强听说,突显本色。
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如: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做法值得提倡,每每课始,薛老师总会读一两段与文章关联密切的语段,读完之后他必会提一到两个问题。不仅如此,薛老师的词语听写也“别具一格”,他坚持听写时只读一遍,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仅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敢于表达,表达有条有理”,这既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又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要营造敢说的氛围。可以采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说错了没关系,参与就很了不起”“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等语言激励学生。要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采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2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