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吴晓亚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2.9 |
学习内容 |
《生态课堂是怎样的》 |
片段摘记 |
一天,魏王分别送给惠施和庄子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们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也没有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的好,慢慢地,都开花结了果。 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跑去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着答道:“你错了,其实我也是在用心管理,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那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我用的只是自然之法!你没见我到时候也去转转嘛!我是去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都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它们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的施肥,哪有不死之理啊?”“这么说来,还是我害了它们?” 惠施恍然大悟。 | ||
阅读感悟 |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如果我们把两人种葫芦看成是教育过程的话,那么,庄子的做法是更接近于生态课堂所应呈现的面貌的。他告诉了我们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如何定位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寄予了太多的期望,给了学生太多的包袱,把学生看得太紧,就像惠施每天非常用心地给葫芦施肥、除草,寸不不离一样,付出很多,过得很累,收获却又很微。但我们都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忘了给葫芦和学生创建一个自由生长的快乐的生态空间。于是葫芦自断筋脉,拒绝成长;于是学生心理变异,排斥学习。与其如此,我们不妨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我想只有当学习和成长成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要求,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的。 那么,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庄子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在寓言故事中,庄子看似逍遥自在,没做什么事情,其实他恰恰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庄子对他的葫芦苗适时付出了关怀,给予它们必要的帮助,使它们能健康快乐成长。第二,庄子对他的葫芦苗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充分相信它们自我成长的能力,而不是揠苗助长。我们教学也是这样。我想,教师只有真正拥有了关怀和信任这两大法宝,才能创建真正的“生态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