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
1、 生态的课堂充满智慧挑战。
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如同一个交响乐团,和谐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们不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这里,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2、生态的课堂关注持续发展。
生态的课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终极指向。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终生发展能力。在生态课堂上,学生的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六百年。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