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意、创意与写意——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1、生态课堂应该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汶川地震后,一直感触于一句宣传语:只要爱在,一切都在!的确,爱的力量如此强大!
课堂上,师生间若充满 “爱意”,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自由自在地学;有了“爱意”,师生间自然会有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2、生态课堂应该是体现“创意”的课堂
生态课堂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意”。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就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
3、生态课堂应该是带有“写意”的课堂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所学的精髓,领略所学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总之,生态教育应顺着自然。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一切顺其本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