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应把握问题的难度(学习心得一)
生态课堂应以认知水平为前提,把握问题的难度。和谐的生态课堂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有位教者就设计了这样三个小问题:①课文第一句话是个总起句,请从这句话中找出詹天佑的两大特点。②根据这两大特点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杰出”表现在哪里,“爱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的句子。③用小标题概括出表现人物特点了几件事例。这样的问题引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化难为易,使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跃进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