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留一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天地。
(1)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初读课文,不一定要统一规定轻声读或齐读,也可改为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可轻声自由读;也可与同桌一起读,相互正音;或者默读静思。因为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
低段的识字教学,更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因为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只要能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均应得到鼓励。
其次,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除了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自然的、人类的多元文化外,还应添加音乐、美术、诗歌欣赏等环节。使这些能被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
在“生态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
3.激励的话语,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如有的教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公正评价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有的教师采用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做法;有的让学生写周记,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多元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评出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教育和反馈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跑器”,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