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灰色教学”的阴影里,固守着“教师——课本”两大中心,将一篇篇原本优美的范文肢解得七零八落、了无生趣。为了一个十拿九稳的分数,毫不手软地拿起“标准化”的绳索,牢牢地捆绑住学生灵动的个性、多彩的思想。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呀,“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让课堂成为演绎课文的场所,语文和学生才能“双赢”——各自散发出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允许敞开心扉插上想象的翅膀即是“绿色阅读”。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各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人的才能是多元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抛弃“三从四德”,不要在考试的“紧箍咒”下好心地去为各具特色的“离奇”感悟“纠偏”,统一到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多一份自主——让学生在多元的时空里自由自在地舒展生命;多一份鼓励——关注学生的“胡思乱想”,用期待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肯定多元解读;多一份天性——顺应学生用“心”的独特体验,收获丰盈的感悟,飞扬智慧的彩带。这就是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