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
“快”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一只鸭从钻出壳开始到长大成为人类桌上的美食,只需四十五天;一茬韭菜只需一个礼拜就可以收割;明明是夏季才有的西瓜,一年四季都可见它的身影。不仅是这些,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更是为人类快速工作、生活提供便捷。有报道称,德国相关的高铁工作人员要培训一年,而我们只需要三个月,这就是中国速度。站在地铁,可以望见,每一张脸的表情都是那么严肃,每一双脚步都那么匆忙,如果不顺势加快步伐,你一定会被人群裹挟着去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快”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有更多的成果。然而,“快”的结果全都令人向往、满意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反季蔬菜和水果对人体健康并无益而因此拒绝,不加喂饲料的猪肉一斤五十元的价格也没有阻拦人们购买的愿望。于是,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在不断响起: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生物的生长规律,这即使是在“快”的时代也依然颠覆不了的真理。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呢?
我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停留在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我们把个性完全不同、能力发展存在差异的孩子放在一起,使用同一种教材、采用同一种评价方式,赶鸭子似的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批改一份又一份作业,常常为此忙得团团转,也因此而抱怨连连。难道我们不想放慢一些脚步,多用欣赏的目光看看孩子?难道我们不知道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事业?我们都知道,只是现实常常叫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或者有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勇气,只会随波逐流。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你可以怪体制,但细想一下,更可能是自身教养,对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爱心出了问题。”“我们在现在的教育氛围、教育压力下,要更多地想到,我们怎么努力去做一些对得起自己良心,对教育有所帮助的事情。”“教师最需要思考的是,我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是不是不经意间带给了学生伤害?”
读着这些话,不能不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叩问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