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智慧的生态语文课堂
1.生态语文课堂是学生天性鲜活呈现的课堂。舒展学生生命,尊重学生天性,是充满智慧的生态语文课堂的本质属性。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联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世上万物都有其本质特性,发展变化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教学亦然。卢梭曾这样告诫人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子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有学生的天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的成长也有其自身的“秩序”和“规律”,我们不应该打乱他们的成长秩序和规律。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生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否快乐。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2.生态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其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清新宜人,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的身心得到全部放松,学起来、教起来轻松自如。每一课堂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3.生态课堂是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的课堂。这里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空洞道德说教,也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的枯燥文字训练。语言的精练就是思想的深邃,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精致。语文学习应该是让学生探寻言语秘妙的快乐之旅。让学生在深幽的言语意蕴中浸润,在深邃的言语意趣中徜徉,在深远的言语意境中沉醉。
教师深谙“语言是存在的家”,文字是心灵的寄托。因此,教师总是把语言形式与课文内容看成是一个统一体,怀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沿着文字的幽径,欣赏着一路的奇花异木,迤逦走向作者精心营造的精神殿堂——学生栖息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课堂就能给学生送去更深层次的快乐。
新课程在呼唤开放、灵动又有智慧有活力的生态课堂,而如果课堂上能够经常响着充满爱意、情意、创意、趣意的乐曲,那么,每一个语文课堂都将是一段和谐动听的华彩乐章,而这,必将是教育园地里最响亮最动听的声音!但愿我们都能为学生营造一方绿色自由的净土,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充盈孩子们参与和智慧的声音,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让学生们“小脸通红、眼睛发亮、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态的温馨。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走进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来到每一个孩子的课堂上。
4.生态课堂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和谐统一的课堂。教育是传承社会生活经验培育人的社会活动,须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在情感、认知和技能等方面整体发展。教与学都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的任何引导都必须以“学”者的“内需”为准绳,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教与学的和谐。教必须着眼于学的认知起点,扣准学的最近发展区;必须着眼于学的自主建构,以满怀希冀的目光在平等对话中适时激励和点拨。这样的教学生态,学生如沐春风,心灵舒畅,心智开启,精神和潜能得到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