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外出学习(活动)情况反馈表
时 间 |
2013.5.7 |
地 点 |
星韵学校 | |
活动类别 |
江苏省“教海领航” |
参加者 |
蔡红 | |
活动过程 |
一、盛玉芬执教《这儿真好》。 二、袁丽执教《月光启蒙》。 三、薛法根执教《鹬蚌相争》。 | |||
活动感悟 |
盛老师、袁老师说话非常亲切,课堂气氛很和谐。薛老师的课,自然让我们更加愉悦。 一、幽默、风趣最见长。 听过薛老师的课,所有老师都产生了一种向往:生态课就应当是在 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里进行,学生发现、交流、探索,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一直神经紧绷,极其严肃的样子。虽然文本内容可能决定课堂表现,但是一个基调,一种表情,总是不能体现课堂之美的。就像朗读一样,非得有抑扬顿挫。就像薛老师的课,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时常发出愉快的笑声。“怎么样?读得好要会欣赏。”“你的头那么圆,看来真是与众不同。”“戴了眼睛就是不一样。”风趣的老师会让学生情绪更高,会批评也充满味道,从而心向往之。 二、语文的味道最见长。 1.识记汉字讲科学。 语文课上要教语文,我们大家都知道,可如何教,名师确实与众不 同。从“鹬”的汉字拆分法开始,薛老师就让我们见证了功力。三个偏旁的不同含义,既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又理解意思,增长知识,特别是能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然而纵观我们的教学,趣味性不足,机械性识记居多,以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记忆,以致一位研究中国汉字的瑞典人都这样说:中国人大多数都不知道一个汉字是如何得来,即使是博士生也是如此。看到这样的话语,虽感羞愧但不能否认事实。所以,薛老师指导学生用汉字拆分法学习生字的方法,我们当学习。虽然一次可能识记不住,但久而久之,总会有收获。 2.朗读指导重方法。对于三年级孩子的朗读,如何教给方法?薛老师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圈出关键词,放慢速度”,“三个词加小圆点,读重音”,这是初读课文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在深入感悟时,薛老师请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练一练鹬和蚌相争的话语,然后指名分角色表演。通过一次次教师的点拨,学生读出了争论的味道,读懂了文本内容,这恐怕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吧”。 3.语言表达有凭借。课文是最好的例子。可是,一篇文章里哪些段落或句式能成为学生模仿的例子?每一次听薛老师的课,你总会惊喜地发现,他敏锐的目光总是能找出一个例句或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然后以此为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课里,薛老师抓住“今天不 ,明天不 ,你们就会 。”这个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规劝的话。自然,精彩会和意料中一样出现。 无论是哪一个年段,关注识字方法,注重朗读指导,重视语段运用,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