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皆成语文
——《卖鱼的人》案例分析
郑陆中心小学 沈艳华
又一次观看了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虽然由于光盘的原因有时听得不是特别清楚,但一点也不影响这节课以及贾老师的真正魅力。
贾老师这堂课,从解题开始,到初读感悟,到披文入情,再从文本里走出来,回归课题,沉淀出“诚信”二字,前前后后在课文里走了好几个来回,于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更实现了精神生命的成长。
如,师:这些疑问,小朋友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的确无法回答。真是想不通呀!但是你只要找到(指着板书“卖鱼的人”),一起读。(生读)
师:轻快一点,再来!
生:卖鱼的人。
师:再读!
生:卖鱼的人。
师:你只要写下卖鱼的人身上的几种很可贵的品质,你就明白了。你
们来写写,想到什么合适的词语都可以写。
(两位学生上黑板写)
师:两个小朋友写得不一 样,(指着板书)一个说他是“诚实”的卖鱼的人,一个说 他是“守信”的卖鱼的人。连在一起,是什么?
生:诚实守信。
师:还有一个我们使用比较多的词语。
生:(齐)诚信。
师:诚,信,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线连接“诚”“信”),因为卖鱼的人是一个有诚信的人,所以……谁来说话?
生:因为卖鱼的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别人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师:不是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他不是乞丐。
生:因为卖鱼的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别人都会毫不迟疑地把买鱼的钱付给他。
生:因为卖鱼的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祖父从不提鱼去称一称。
……
师:是啊,就是这个道理。(指着板书)再来读读。
生:(齐)卖鱼的人。
师:再读。
生:(齐)卖鱼的人。
【评析】
从“破题开篇”时的“卖鱼的人”,到此时再回归“卖鱼的人”,中间几次在课文里来回穿梭,在“听、说、读、写”间,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读过板书“奇怪”之后,师生一起将目光聚焦在第三自然段。贾老师站在文本之上,为课堂里的师生之间搭建起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奇怪就是不明白,从课文里面找找看,跟奇怪相同意思的词语或者短语有哪些?一共四个,找到了吗?”学生的思维在文本世界和自己的思维建构里被激活了。文本世界里,集中表现作者、读者、文本本身三重核心意义构建的四个词语被固定在了黑板上:奇怪 疑惑 想不通 不太明白
有生命意义的言语总是要表达一个核心的意义。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话主题。这个主题往往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阅读的对象透过语言触摸思想。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贾老师不是从头至尾将课文讲一遍,而是抓住第二自然段,通过一些句式的说话练习,将课文理解的重难点解决了,也充分感悟了课文的人文思想,将语文姓语诠释的透彻深刻而又自然天成。贾老师说:“儿童语文就应该是不懂的讲,应加深的讲。”又说:“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些应该给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带来启发,应该多考虑一篇篇课文该以什么为训练的重点,而不是过多考虑课文的思想有多深,分析讲解得有多透彻。
在引导学生说“诚信是————”,并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贾老师注重评学生的书写,多次说:“字如其人。”以评字促学生写好字,这也是语文的基本功。对学生写的话,哪怕是一字一词的运用,贾老师都帮助学生推敲斟酌,引导学生正确地遣词造句,语言训练可谓用心。比如学生说:“诚信是世界上的稀世宝贝。”贾老师先肯定他比喻得好,再指出“世界上”和“稀世”重复了,将句子改为“诚信是稀世宝贝”,改得准确,改得精炼,让人叹为观止。
语文姓语,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讲“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