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教师 |
蔡红 |
备课时间 |
2012.2.28 | ||||
教学内容 |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 | ||||||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 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 ||||||
教学目标 |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 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 ||||||
教学重难点 |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 ||||||
教学准备 |
| ||||||
教与学活动 |
个性修改 | ||||||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之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因为她爱孩子。在她眼里,儿童就是 ,就是 ,就是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二、感悟儿童之魅力。 1.生自读思考。 2.交流: (1)儿童就是天使 ①儿童就是天使,在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 ②自由读。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孩子特别从哪些词看出来? 抓住“闹嚷嚷”、“挤”、“飞涌”体会儿童精力旺盛、活力充沛。 ③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多、天真活泼、颐和园的神奇。 小结:要表达不同的感受要注意不同的词。 (2)儿童是太阳 ①儿童是天使,儿童如太阳。如太阳一样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③先看说笑的画面。(出示)儿童和太阳哪儿像? 抓住“叽叽呱呱”、“闪着汗珠”、“喷发太阳香气息”体会儿童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特性。 ④小结朗读。 ⑤如果说这一群活跃的儿童是中午12点的太阳,那么在看小人书、划船的儿童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⑥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有的孩子在聊天说笑,有的在小山坡上看书,有的荡漾在波浪上,这里的表达顺序能调换吗? 小结:从这个顺序里,我们看出冰心奶奶是从近往远看的。我们写作时也要注意顺序。 (3)儿童是春花 ①老师范读。像老师一样读。 ②指名读。你的眼睛为什么一亮? 抓住“喷”、“密密层层”、“淡红”体会海棠的美和旺盛。 ③欣赏图片, 配着音乐齐读、背诵。 ④看到这样的春景,春光,冰心奶奶赞叹道—— ⑤读出两个感叹号。一起赞叹。 ⑥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读一读,体会一下。了解“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⑦齐诵。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读到这儿,你也许已经明白,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看板书,回答。 2.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是冰心奶奶要告诉所有人,儿童是最可爱的。出示《雨后》。自由读 3.这样写儿童的诗在《繁星·春水》这本书里,有很多,当然除了对儿童的赞美,还有对母爱、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1923到1926年,冰心奶奶赴美留学,她将在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成20多封信,寄回国内,刊登在杂志上,这就是《寄小读者》。文学泰斗巴金这样说道——希望同学们去读冰心奶奶的书,成为一个像她一样有爱心的人。 |
| ||||||
板 书 设 计 |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是天使 儿童是太阳 儿童是花儿 儿童是春天 |
教 后 反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