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上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吴晓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读出儿童诗的趣味来。
2.学会三个后鼻音且都是形声字的生字:撑、艇、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
4.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景来,从而真正感悟到“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师:(多媒体出示《村居》)同学们,这首诗你们还记得吗?
生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人在干什么?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小孩放学很早,在草地上快乐地放风筝。)
师:对。这里的“纸鸢”就是风筝。这是一首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诗。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池上》。(板书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地点在哪儿呢?(池塘里,荷塘里)
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板书作者)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王”之称。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现在来读诗。大声朗读几遍,读准字音。(学生练读)
2.指读:你能读正确吗?(一人)
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撑 艇 萍
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谁来读一读
小艇就是——
“撑小艇”是怎样“撑”的呢?谁能来演示一下?对,“撑”就是用竹篙抵住河床,使船前进。
浮萍是什么呢?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浮萍”?
(生:“浮萍”是椭圆形的。
生:“浮萍”长得很小,很多,把水面都铺满了。
师:是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真多啊!
师:当有船经过的时候,这些浮萍就会——被分开,出现一条水路
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浮萍一道开。)
3.谁再来把诗读一读。
4.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节奏。出示节奏,齐读
5.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都能读。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他写好的一首诗读给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有听懂,白居易就回去修改,改好后再读给老婆婆听,老婆婆还是没听懂,于是白居易又回去反复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连老婆婆都能听懂他的诗,我想你们肯定没问题。再读一读,从诗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和同桌交流或分享一下。(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莲蓬回来,他不懂隐藏自己的踪迹,船向前行,身后浮萍分开,显出一条水路。)
(1)相机指点:“白莲”在这儿指的是什么呢?看图
出示莲蓬图片:这里的白莲就是指莲蓬,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
(2)解:明白,懂得
《桂花雨》中的“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3)师:“不解藏踪迹”,就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谁见过“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生:我见过!下雨后,人从湿地上走过留下的脚印。
师:对,这就是“踪迹”。
生:我见过小鸡从雪地上走过留下的“踪迹”。
师:小鸡留下的脚印就是——
生齐:踪迹!
师:见过天上飞行的飞机吗?
生12:老师,飞机从天上飞过,后面会留下一道白烟,这是飞机的“踪迹”。
师:说得好!看来“踪迹”不仅仅是走过留下的脚印。
生13:我看见蜗牛从地上爬过留下的粘粘的痕迹,这也是“踪迹”。
生14:蚂蚁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了这种气味,它就不会迷路了,这是蚂蚁的“踪迹”。
师:你们说得真精彩!这些都是——
生齐:踪迹!
师:诗中小娃留下的踪迹是——
师:“浮萍一道开”就是小艇驶过留下的——
生:踪迹。
6.齐读古诗
三、品味小娃,感受意境
1.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娃?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能干、快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预设一: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他快乐的?
生:我是从“偷采白莲回”里读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
生:“偷”。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偷”的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瞒着别人、悄悄地。)
小娃瞒着大人,悄悄地来到荷塘里,哇,好多的莲蓬啊——(引导学生看图,请个别学生描述)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扯下了一张大大的荷叶戴在头上,然后悄悄地采下一个又一个莲蓬。他环顾四周,哈哈,空无一人,他开心得不禁手舞足蹈。)
点评:你的描绘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这个小主人公可爱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了。
(4)如学生说不具体,老师提示: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个别读一二句。评:瞧,你读得是喜形于色啊;喜笑颜开;你在偷着乐呢;真是既高兴又紧张啊)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句。
预设二:
师:这个小娃年纪很小,还不懂藏起自己的踪迹呢!真是天真可爱呀!
谁来读一读后两行?
2.小结:一个小娃,瞒着大人悄悄地采白莲,也不懂隐藏自己的踪迹,被别人发现了,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呢!这孩子真是——(学生接:有趣、天真、调皮、可爱……)这就是天真无邪,这就是童真童趣。
个别读,齐读。
五、走近诗人,体会情感
1.是谁发现了这个小娃?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4.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白居易这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
5.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
六、且吟且唱,回归整体。
1.喜欢这个小娃娃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他,喜欢这首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感受这份快乐吧!
2.师生共唱。
七、写字,拓展同类诗词
1.最后,让我们来写一写生字:萍
2.古代诗词中像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出示古诗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却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不会耕田织布,也在桑枝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清 袁枚 《所见》
(以上2或作为作业:古代诗词中像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课后请你找一找,选择一两首背一背,下次来交流。)
池上
小娃 幼稚天真 调皮可爱 活泼淘气
白居易 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