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后反思
陆小英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战场。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方法、训练了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现在结合我的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的备课情况和上课后的反思来谈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潜心制定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的灵魂,是教师组织有效教学的指挥棒。我执教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文中的人物。虽然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情节不陌生,但我还是把课文读了多遍,在读中思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4.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在精心钻研教材,在备好课的同时,参与集体备课,积极听取大家的建议,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优化教学设计。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好汉歌》导入,并适时呈现几位梁山好汉,由此向学生介绍名著《水浒传》。我用回目形式展现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形象再现体裁特点,让学生初识《水浒》。通过读回目内容,识记豹子头林教头林冲乃同一人,继而简介林冲,导入新课。虽然用时稍长,但六七八三个回目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稍微了解一些水浒知识及背景。。由于本课是古典白话小说,生字新词较多,有不少难读、难理解的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意思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所以,我分批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逐一让学生掌握。正因为字词的教学扎实到位,在指名朗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读得流利,而且较有感情。由此说明,学生已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理清课文脉络时,学生都能讲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能根据板书顺利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此时,再请学生说说文中的人物特点,就是水到渠成。因此,虽然是一篇较难上的课文,但由于精心的准备,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当然,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理解词义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行理解,不必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因为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还应对课文中个别难写的生字进行写法的指导。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准备得再细一点,活一点,相信课堂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