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个性化的课堂”
——《赶海》教学反思
武进郑陆南苑小学 叶来
“这节课,你觉得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生态课堂’这个理念的呢?”当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纷纷各抒己见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对我所理解的生态课堂作出了如下的诠释: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生态的演绎。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个性化的课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静心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的确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
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个性特点和创新意识。在引领学生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他们自己走进文本,而后找到自己觉得特别有趣的语段,再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自主感悟文字中所蕴含的“赶海之趣”。这个设计,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相同的学习发展机会,注重了学生的差异,但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因而创设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做到入情入境,情感的抒发可谓是水到渠成。
其次,客观地分析学情,追求教学评价的个性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心理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程倡导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过程个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激励评价,以求保护学生和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呈现出个性色彩,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化,我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但又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告诉他们问题的所在,帮助他们获取正确的知识。
当然,要想真正实现“生态”的课堂,还得额合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课堂上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发展,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情感澎湃、人格积淀的沃土,这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