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评课
郑陆中心小学 柳静芬
上周五,听了 沈艳华 老师执教的《石灰吟》一课。我觉得这是一节智慧的火苗在跳动的好课。具体感受如下:
这是一节扎根基础,扎实有效的课。 沈 老师作为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她深知语文要教什么。所以在这节课上她把语文的工具性充分发挥了出来。主要体现在生字教学环节,读准“锤”、“焚”,并且指导书写“焚”。
这是一节教法精湛、充实高效的课。 沈 老师从题目“吟”的体裁入手,录音介绍石灰的生成过程,在朗读中思考石灰经过了什么样严峻的考验,而石灰是怎样的态度,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于谦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螺旋上升,让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学托物言志的诗就是要从物中读出人。在融情练读中,老师出示了一些资料,“少年抒怀、两袖清风、牢狱之灾、力挽狂澜、英雄本色、临刑相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诵读中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和高尚情操。拓展延伸时,师生欣赏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咏煤炭》也是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特别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与《石灰吟》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理解了文题、明白了诗意、悟出了诗情、且提高了读诗的能力、明确了人生的志向。整堂课,学生从知道于谦到熟悉于谦,最后于谦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扎根。
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