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师的教学设计精致,板块分明,条理清楚。第一步:开门见山,从课题入手,抓住关键字——“吟”,引导学生归纳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然后出示石灰烧制过程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到底赞颂了石灰什么。开头是简洁的,节奏是紧凑的。
第二步,初步感知。这里进行了范读,特别要求学生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通过指名读,再范读,再指导的方式,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节奏,慢慢读出了古诗的味道,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接下来,带领学生走进石灰,了解古诗大意。解析诗句教学中,沈老师没有咬文嚼字,而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但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还是有明确的解释要求,这种点面结合理解诗句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详略得当,重点凸现,学生对于所学也倍感轻松且重点明确。后来的朗读中,学生已经能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提高。
第三个层次,走进于谦,体验于谦的内心世界。教师补充了关于于谦的四个小故事:少年情怀,为官感悟,临刑陈词,后世评价,通过一步步的情境营造,学生的体悟和诵读又精进一层,让人回味。石灰与于谦相呼应,石灰如人,一目了然,简约明晰。使人物形象逐步丰满、鲜明起来,于谦的高大形象,崇高气节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扣响了学生心灵之弦,让他们从心里迸发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