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了承秀英老师执教的《石榴》一颗,听完课,收获颇多,几点粗浅的想法和其他老师交流。
一、在初读课文时进行字词教学是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字词教学真正和谐地融合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之中,不仅要做到和阅读理解活动密切联系,而且又适当集中,为研读课文打基础,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所在。在这点上承老师做了积极地有益的尝试。如理解“喜讯”一词时,具体操作步骤是(1)什么是“讯”?理解“喜讯”;(2)用“喜讯”说话?(3)文中是什么喜讯?指导读句子。
二、读通课文是研读课文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书不读熟不开讲”,但课堂时间有限,怎样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关键是要把力用到点上,如生字多的句子、长句子等。这一点承老师做得很好。多媒体投影一块接一块,一个比一个大的石榴果,尽是备课时预设到的重点。
三、《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听、说、读、写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听的能力的训练。如这堂课导入部分,承老师介绍了枣庄石榴园的相关资料,介绍时老师没提什么要求,讲过了,学生有印象吗?听过后,承老师让学生说说“枣庄的石榴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再结合第一段理解“驰名中外”。这样学生对“驰名中外”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典解释的层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