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当这样追寻
执教者姓名 |
吴晓亚 |
年级 |
六(1)班 |
学科 |
语文 |
执教内容 |
《詹天佑》 |
时间 |
2012.12.26 | ||
评课 | |||||
感谢吴老师连续展示了《詹天佑》两课时的教学,让我们对扎实的家常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当然,我们更关注的是,课堂是否生态,是否体现了学生生命个体成长的痕迹。我觉得以下几点,吴老师做的非常好: 1. 参与板书激发兴趣。 在引导学生理清脉络时,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临危受命”,然后请两个学生来写“勘测线路”和“开凿隧道”。以往都是老师写的板书,现在让学生来写,得到一个在伙伴面前展示的机会,自然倍感兴奋,写也写得格外认真。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学生“勘”字写不出来,吴老师没有立即让他回位,而是和大家一起学一学,得到提醒,孩子认真地写下这个生字。第二次机会,让这个孩子牢固地掌握了这个生字。激发兴趣、尊重学生,这是生态课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2.自主学习凸显主体。 第二课时,吴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在感动的细节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安静的思考后,学生品出了詹天佑的身先士卒、毫不犹豫、严谨认真、同甘共苦。在品读开凿隧道这一段时,吴老师让学生先画一画,再说说这样画的理由。这样的学习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思考、品悟的基础上再组织深入交流,体现了自主感悟与智慧共享的有机结合。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生态课堂,学生应当是全身心地沉醉,或静思,或畅谈,或震撼,情感随着文本、随着教学的进展而不断起伏。吴老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从文本出发,从文字入手,读出詹天佑的拳拳爱国情怀,而补充的关于詹天佑遇到的困境和失去女儿的痛苦,更震动了学生的心灵,触动了他们的情怀。 生态课堂,应当让学生生命在课堂得以成长,我们语文教师,当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