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姓名 |
陆晓芳、叶来 |
年级 |
三(3)班 三(2)班 |
学科 |
语文 |
执教内容 |
《槐乡五月》 《赶海》 |
时间 |
2013.3.29 | ||
围绕此次教研主题“打造生态课堂、落实课标写字时间的要求”,我觉得这两堂课在以下环节上实现了相关目标: 一、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生态课堂首要表现之一应当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 参与学习。这一点在两堂课里都有体现。陆老师的课上,学生想象丰富,发言热烈,朗读带劲,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辅助,美妙绝伦的幅幅槐花图使学生的惊叹声不绝于耳,听课老师都被孩子稚气的叹息声感染了。整个一堂课,学生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这是非常符合生态课堂的标准的。叶来老师擅长于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虽然“束手就擒”的“束”的意思花了较多的时间,可是叶来老师依然坚持不告诉学生答案,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语句来理解,不行,再教师做动作让学生来体会,这下子学生终于明白了。还有,寻找你认为描写有趣的情景来读一读,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符合生态课堂的要求。 其次,两堂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没有慌张的催促,没有断然的否定,没有无视的忽略。 二、语文训练,紧扣文本展开。 任何一堂生态课堂的构建,有相通的东西,但也有各学科的差异性。作为语 文学科来说,语言训练,必不可少。陆老师两处结合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而且敢于放手让三年级的孩子动笔写,这是有点冒险的,因为三年级孩子,毕竟书写速度慢,但是我们看到在交流的时候,还是产生了不少精彩的语句;叶老师敏锐地抓住了三年级中年段教学的重点,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她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当然,陆老师也非常重视这一点,除了朗读,叶老师抓住了动词的教学。我们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运用动词不够准确,动词积累少,而这一课恰恰有好几个动词,叶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做体会一下,然后再找找朋友,这对帮助孩子积累学会准确运用动词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叶老师利用这一课在教学生学习运用小标题概括段落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渗透,不断练习,到了高年级,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那么,关于另一点,写字教学时间的落实,正是我要与两位老师探讨的。陆老师第一处让学生仿写,用了三分钟,第二次仿写又用了三分钟,其实,第一处的仿写,稍微要难一些,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练写的时间,而第二个仿写,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了,所以可以直接说一说,那么留下的时间就可以放在课尾,完成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这个作业。写字的内容包括很多,可以是写生字,可以抄词语、句子,高年级练笔、做批注,这都是写。我们只要强调,只要让孩子知道,“提笔即是练字时”。 叶老师在生字示范后,可以让学生立即写一写,以落实写字的时间。 总的来说,两位老师为了研究课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们的课堂就是在不断研讨中前进的。如果两位老师愿意再上一遍,相信收获也更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