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吴晓亚 |
年级 |
六 |
学科 |
语文 |
执教内容 |
《卢沟桥烽火》 |
时间 |
3月6日 | ||
今天有幸聆听了吴晓亚老师执教的《卢沟桥烽火》,感触较深,现从以下几 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环节清晰容量大。 从谈话导入揭开课题到自由读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继而引领学生理清 课文脉络试说各段小提纲,随后认读理解文中字词分段读通课文,最后学习课文第一段内容练说和“咽喉要道”同类的词语,吴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是一气呵成的,同时也是充满着挑战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紧紧跟上,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佩服的同时也略有疑问:所有的学生真的都理解了? 二、词语教学扎实方法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学 生质疑学生解答,还是老师质疑共同商讨,都是自然有效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吴老师能时刻注意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一些顺势进行的拓展也是高效实用的,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三、课前导入深情略欠缺。 说句实在话,本没想到去听吴老师的这节课,我是被课前传来的《松花江上》 的歌曲吸引过去的。初一听我很诧异:咦,是谁在放这首歌曲呢?同事告诉我说吴老师要上语文课,我立刻就想到了《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但我还是很疑惑:如果真是上这节课,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歌曲呢?从九一八事变谈起是要激起学生对日寇的仇恨,但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无疑是改编过的,氛围已经彻底改变,绝然没有了那种悲凉的感觉,又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事后询问吴老师说没找到原版的,我个人认为,如果没能找到合适的,还不如老师深情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导入,这样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评课人:邱金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