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叶来 |
年级 |
三(2) |
学科 |
语文 |
执教内容 |
赶海 |
时间 |
2013.3.29 | ||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本课中,教者用她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诠释出的语文具有典型的个性。 人性的语文——心理相容 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应浸润人性的色彩,负载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动感。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这堂课中说的是“我”和舅舅赶海的趣事,说的是“我”的童真、童心,说的是“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些,无一不是美好情感在文本中的体现。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教师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动情地谈到:“这是一曲《大海啊,故乡》,‘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想起我的童年生活。跟我一起写:—海—”教者做的,一方面进行写字教学,另一方面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用教者自身的美好人性去关怀学生、滋润学生。当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向老师问好后,教者赞道:“好,多有精气神”;当学生找出表现赶海之趣的事时,教者欣喜地说:“和我想得一样,很会读书”;当学生的朗读出现问题时,教者则摸了摸该学生的头,微笑着提醒道:“对不起,打断一下,读慢些,这里是远景,是整体描写。”在这堂课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真诚地敞开心扉,彼此欣赏,相互悦纳;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人文关怀使课堂处处充盈着奔涌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这堂课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 叶来老师的课体现了她的智慧。最后,我们听课老师也齐唱了《大海,我的故乡》。 评课人:徐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