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聆听了王燕群老师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上,教者语言亲切,教态自然,有的只是激发与鼓励,有的只是循循善诱的导语,像清泉,像春风,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带进了知识的港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在读课题时抓住“盲婆婆”,让学生体会想象盲婆婆生活的不便,设置悬念: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呢?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非常愉快,兴趣也是高涨的。
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让学生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王老师紧紧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然后让学生说出像乐呵呵这样表示开心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然后课件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让学生读一读,记住这些词语,内化为自己的积累。
二、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王老师有从字到词到句都体现了扎实的朗读训练,从一次次纠正字音到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读出小作者快乐的心情,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把这种心情放到句子中,并带着笑容读。这种朗读,使他们更自信,更喜欢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