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听了黄华老师一节课,教学内容是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A板块语篇教学。和我之前执教这一课不同,黄老师的这节课没有跟风,贸贸然直接切入语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语篇教学作为第二课时教学,且环节的设计紧凑科学,语篇的生成随性自然,体现了她一贯严谨、踏实的教学风格,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抓住三个点,体现生态课堂所追求的动态生成与和谐发展。
1.找准“切入点”,更有针对性
在pre-reading阶段,要找准话题的“切入点”。黄老师这节课以I’m heavier than before.what can I do ?谈话入手,看似偏离话题,实则暗藏玄机。她让学生在复习第二单元内容的同时,自然延伸到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Turn left/ right,以做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转左、转右,为下阶段的“问路”和“指路”做好准备。
2.找准“兴奋点”,更有趣味性
在while-reading环节,大多是沿袭整体感知——细节分析——复述小结的模式。很多一线教师为这个过程中的教与学缺乏亮点而苦恼。其实,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亮点,一定要寻找语篇教学中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研读和新语篇的生成。
黄老师在理解every five minutes 时,没有简单的用中文翻译带过,而是创设了两个小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1)出示Bus stop
No.5
6:00
6:05
6:10
教学There’s a bus every five minutes.
2)出示飞机航班时间表和列车时刻表,让学生理解和练习该句型。
语篇的生成不一定是长篇大论,有时就是一个小对话,甚至是一个在情景中的句子。而语言的拓展也不一定要放在语篇解读之后,有时也可以放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之中。
黄老师将问路和指路以图示的方式出现,学生一目了然。我个人觉得如果能让学生根据文本的描述,自己绘制路线,或者在地图上标出两个目的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文本的阅读活动之中。
3.找准“延伸点”,更有实效性。
语篇的拓展环节一直以来,都是语篇教学关注的重点。通常的做法是以现阶段受到广泛关注的大型活动或节日创设情境,以此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体现话题的功能性和实践性。奥运会、世博会都曾是关注时事,善于创设情境的英语课堂用到的情境。这一课,教者可以常州梅花节为情境,设计一个刚来常州的外教的周日活动,以去红梅公园赏梅,到购物中心挑选给妻子的礼物和去邮局给儿子寄明信片三个活动,让学生分组练习问路与指路,之后可以鼓励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指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