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在国内外都有比较漫长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十年教育学才加速了学科的分化和发展。生态学则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生态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去。而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最为实用的且最有意义的则是将生态教育的教育规律、理念与英语情景课堂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在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是我们做为一线英语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新大陆”。在生态教育下的英语情景课堂和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目标不是知识,终级目标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和谐地成长。
我认为构建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成为最为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
一、“营养均衡”的生态教育内容设计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决定该项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因此,确定生态化教育目标成为一种必需。
1.强化知识体系的本土意识生态化的教育内容同样重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提高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始终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构建生态化教育内容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丰富而适宜的知识体系。在当前校本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与学校自身蕴含的信息进行有机的融合与嫁接,提供营养均衡且具有因地制宜特点的教育内容成为各界的共识。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载体,这种载体能够将文化信息通过内隐与外显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修养。
2.提升知识体系的辐射作用讲述植物内容的时候,四川地区的教师则可以增加“竹子单元”,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扩充内容。在讲述水果领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水果称谓的内容,还可以制作植物、动物洲际地图,还有水果尾字母接龙表格等等。借助上述方法可以增加信息含量,同时提升知识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扩充知识,营养均衡、因地制宜的效果。通过这种知识内容的均衡化、地域化、兴趣化的设计可以将单纯的单词记忆,段落背诵等枯燥教学模式逐步转变,提升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英语学习系统中的核心。
二、系统化生态方法的提纯
1.全息全感的情境营造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利用情境进行引导和教育。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化的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系统化方法与生态化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主张将儿童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感知、认知、个性等几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根据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儿童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刻的也就是微系统。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应当加强情境教学的比例,保障儿童的系统中心位置。根据全息全感理论,儿童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依靠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获取相应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内部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将教师、校园、家庭等物质环境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渗透,突出英语信息的宣传作用。
2.以人为本的个性表达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英语表达个性化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培养包括口语、写作、表演等多种形式。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开阔视野和多元思维,更科学地认识世界,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述我的家乡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演讲比赛,鼓励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比较自己家乡与约克郡、伯明翰、纽约、加利福尼亚等任意一个地区之间的异同。这种尝试可以进行周期性的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随机进行类似表达活动,教师把握住儿童的表达特点后可以有意地引导和培养,使其形成属于自己的潜在视角和风格,逐步塑造具有个性化的英语思考的能力。
三、结语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科学评价活动的研究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较大难度的工作,需要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付出一定的努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坚持其系统性、衔接性、动态性、地域性等多元的特征,在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如何将这些特征切实有效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并使其坚持下去,应当成为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