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发展个性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常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洛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洛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洛克成为一位农艺师。
这个事例说明,学生需要善解人意、宽容博爱的教师。
班集体建设强调纪律约束,强调规范性,强调共性。这必然与学生林林总总的个性发展形成一对矛盾。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保障。如果只强调规范性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必然带来班集体进入“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许多时候,学生犯了错误,他们往往会后悔。这时,教师如果拉一拉,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他们往往会感动不已,收到自我觉醒的效果。正如俗话所说,给别人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过于苛求,盛气凌人,也许能使学生“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让我做的事我也不做”,或者“不让我做的事做了我也不让你知道”,将学生的个性“压抑”成共性,学生智能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也便没有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