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生态课堂环境”,增强学习的愉悦性。
开放“生态课堂内容”,提高学习的生动性。
开放“生态课堂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开放“生态课堂形式”,提高学习的生成性。
以英语学科为阵地渗透生态活动内涵,在以下四个活动方面进行突破或创新:
(1)开放“生态课堂环境”,增强学习的愉悦性。
我们是环境中的人,环境对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整体的生命发展需要依赖优化环境的涵养。因此构建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的首要前提。我们从生态课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着手,尤其重视生态课堂制度、人际关系、生态课堂氛围、生态课堂舆论的建设,用生态课堂的环境观全面考量,使其符合生命发展所需的要求,从而建构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2)开放“生态课堂内容”,提高学习的生动性。
研究中,我们将把握三个维度目标的交点,在教学内容重点处,学生学习困难处,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课前的积累集中,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更新,把课的全过程沟通起来,把课内和课外沟通起来,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内容有机地整合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生动地学习、积极地提出问题,从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3)开放“生态课堂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优化生态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坚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的原则,选择和运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学效果。
(4)开放“生态课堂形式”,提高学习的生成性。
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更是多元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加上学生各不相同的个性,所以常常会在生态课堂教学中随机造就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不可能在课前预设自己的整堂课的运动与发展,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形态是动态变化的,让生态课堂在活动中动态生成。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双方在生态课堂上互动对话、实践创造,随机生成与资源开发,还生态课堂以真实、自然、和谐,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