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能力 爱上英语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攻破阅读难关
摘要:阅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则意味着学生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然而阅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点,而且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阅读总是带有恐慌,害怕的抵触情绪。其实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的心理自始至终都要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有效地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成功得完成阅读的过程。本文通过多种途径尝试突破心理障碍,有效的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自信心 突破心理障碍 课外阅读
一、现状
小学阶段的阅读,指的是“泛读”、“略读”,属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入门阶段。它的要求是就这一篇只有几句话的小片断,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并能根据大意,完成一些判断或选择的练习。这看起来似乎并不难,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是这样的状况:课堂上,每遇到阅读练习,学生就会精神涣散,注意力转移,几乎没有人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讲评阅读练习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知所云,毫无兴趣。
可是英语阅读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英语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
1.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
学习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你说出的语言是否纯正地道。语感,即语言感受力。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的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
2.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阅读是掌握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最佳手段。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就是把单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此外。大量的阅读增加了我们学习单词的机会,扩大了词汇量。
3.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大量的阅读,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才能使学习者有足够的语言输出。此外,大量的阅读还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只有用英语来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的英语出现,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文作品。
4.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风俗文化,开阔眼界。美国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从而不仅促进了英语语苦的学习,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可见,阅读的大量进行有助于英语各种技能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认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技,通过大量阅读学好英语。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存在阅读心理障碍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知识面窄,常因不了解背景知识而无法顺利阅读,词汇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越紧张越难读懂。
2.老师讲解多,学生操练少
注要是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性的话语多。表现为:教师逐段、逐句地进行分析,讲解,或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甚至翻译每个句子,学生缺乏对句子和篇章的完整的理解和有意义的拓展训练,学生也缺少自己的有意识、有情感的创造性的应用操练。学生完全成了老师“演讲”的忠实听众,全盘接受,老师也成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老师。
3.机械朗读或背诵,食而不化
有的老师在进行课文或故事教学时,很重视朗读和背诵,这是好的,也是对的。但在课文朗读或背诵时,要求过死。一些老师要求学生一词不漏的朗读和背诵,更不许次序颠倒。这就让学生陷入纯机械记忆的痛苦之中。我们知道,背诵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言学习是通过不断的语言输入,再对学生进行大量输出练习,输入和输出只有达到了平衡,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减轻,否则,背诵朗读再熟,也只是咬书本,食而不化;只会顺口溜似的读、背,而不会活用。有的学生背课文时,只要哪儿一卡住,就得从头背起,这就是机械背诵没消化的原因和对课文或故事内容的理解缺失的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阅读问题呢?我仔细研究并思考后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地英语阅读教学。
四、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地英语阅读教学
1.树立阅读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促使学生迈出英语阅读的第一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会有自己想看愿意读的意愿,相反,如果没有兴趣,阅读就成了一种负担。课文越难,负担越重。这对于英语刚刚起步的小孩子来说打击无疑是沉重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和树立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
课本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英语阅读材料,老师们不要忽视它的重要作用。因为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往往在知识结构上,有连贯、循序渐进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所以,用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对学生来说不会太难。但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来做阅读材料的,一般中低年级教材以单词和句型为主。这些只能为后面的阅读训练作一些铺垫;而在中高级的课文中才会出现片断和短篇,这些短篇才适合给学生作较完整的阅读训练。老师就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其中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故事情节较强的片断,让学生来阅读。
2)合理利用课外阅读材料
除此以外,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一些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可选用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除了配图以外,还配有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注释和理解训练题的材料。例如,在教过去式的时候,笔者选择一些过去分词出现得较多的短篇,如片段:It was Saturday morning .Helen and David did n’t go to school that day. Helen was in the study .She listened to some music in it. David watched cartoons in the sitting-room. Their parents were not at home. They went out for shopping. They would come home at 11:00.
在学习第三人称单数、现在进行时等内容的时候,找一些相应的短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多接触,多练习。我还喜欢找一些英语谜语让学生读,比如动物名称的时候,我给了学生这么几则谜语:a. It is from the same family with chicken. It can swim on the water and one of them is famous with Mickey Mouse. b. It looks like a bird .But it can’t fly in the sky like a bird and some of them can ask you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这样的短篇能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阅读起来积极性很高。
但是也要注意“量”的平衡。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是以单词、句型的教学为主,以课本为依托。因为课时量的关系,多在课本上做文章。课外读物的补充,一个学期2次就足够了。
3)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阅读英语应该是轻松的,也应该是轻松的。针对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老师可以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笑话以及篇幅简单明了的课文(课文内容的挑选要避免注重某个语法或词汇的训练)等供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能够得到乐趣,觉得阅读并不是特别难,并能喜欢上英语短篇的阅读。
我执教四年级的英语教学时,课外阅读曾呈现了《小学英语随堂故事》上的小故事--《I don’t like her》
Bob goes to a new school.
One day he comes back.” Bob, do you like your new teacher?” his mother asks.
“I don’t like her, Mother. Because first she says that three and three is six, and then she says that two and four is six, too.”
这个小对话的篇幅不是很长,内容也比较浅显,符合四年级孩子的特点,当他们自己读懂这篇短文时,一方面一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内心与英语阅读又会拉近距离,真是一举两得。
4)开展朗读比赛。课文里很多角色的语气表达,情感态度的表达都是老师们值得挖掘的地方。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A After school课文中,讲述了放学后高山去找王兵,王兵不在办公室,Miss Li说可能在操场上和Mike在打篮球,同学们对王兵的行踪比较感兴趣,在高山去操场的路上,又遇到了Helen,Helen告知高山她要去图书馆,因为Su Hai和Su Yang在那里打扫卫生,高山听后转变了路线,也跟着Helen去图书馆,最终留给同学们 一个思考的问题,王兵到底是否在操场呢?你觉得高山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对话中高山寻找王兵的过程以及最后王兵的真实去向都是孩子们值得发挥和想象的地方。在不断得追问和回答中,可以双管齐下,口语和阅读同时得到提高。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由于是处于入门的启蒙阶段,因此阅读材料中文化背景对阅读的影响几乎还没出现。而老师比较重视单词和句型的传授,语言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也不大。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影响小学生英语阅读、造成阅读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为什么?原因在于当很多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篇章、片断的时候,对于英语水平还不高的学生们来说,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面对一个如此“庞然大物”,学生们往往就被它巨大的外形给吓住,就会出现畏难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老师再怎么分析和点评,学生还是害怕和回避,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它,去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原来只是一个“纸老虎”。 那么如何来捅破这些“纸老虎”呢?在平常的教学尝试下,我总结了下面四个步骤对学生可能有帮助的方法。
1)泛读--即快速阅读。
在课文阅读以前,教师要先创设情景,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引出今天文章的生单词和重点句型。然后老师要求学生在2分钟以内,快速阅读本篇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用铅笔轻轻划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体有:a.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b.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c.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最终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2)带着问题去阅读。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 Halloween引言学习中,我首先出示了这三个问题:
What holiday is coming?
Where are Ben and his family?
What would they like for the party?
接着进行课文的教学时相关的问题又被给出:
What do they need?
Does Ben like masks?
What masks does Ben’s brother like?
How much are things?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就能准确判断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如何。并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进入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如鱼得水,提高极大;而学有困难的孩子却越来越力不从心,赶不上老师的要求和同学的脚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调整方法,让能干的孩子提问,老师则根据问题的难易请相应程度的学生作答。教师要掌握好“问”和“答”的尺度,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和提高。
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要尽量做到:a.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在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准下,换不同的角度提问。b.提问设计须有“度”,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c.提问设计应“巧”。
3)精读--即仔细阅读。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仔细读一遍课文。这次应要求学生稍稍放慢速度,力求全面了解课文梗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仔细阅读,反复推敲。
①给句子标号
这是对三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拿到阅读材料后,让学生们马上数一数短文里有几句话,给每一句话标上序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后面的分析和讲评中能快速找到老师说到的句子。不然的话,他们面对一大堆单词,而傻呆呆地不知道老师到底说到哪里了。然后可以开展一些“听句子,说标号”的比赛,让学生更快地熟悉这些句子。还可以暗示他们,“看,也就几句话,不难。”
②帮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化整为零
就拿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 E Read the passage来作例子:
Hello,I’m Helen Brown. I have a brother, Mike. My father is a doctor and my mother is a bus driver. They don’t work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They like swimming on Sundays. They like cooking, but Mike and I don’t .We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 with our friends. In the evening we watch TV. Sometimes Mike and I listen to music, but my parents don’t. They like reading.
首先给句子标好号,接着我说让他们闯第二关,找一找短文里面有几个人物,圈出来。学生们很快会可以找到答案,这时,学生就知道短文是围绕着这4个人物来写的,心理难度就又降低了一些。这三步,就到了提供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了,就是巩固和感受like后加动名词的用法。让学生用另一种符号划出其中的现在分词,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多。经过上面的标号和找成分,实际上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短文浏览过几遍了,这时再对学生提出完成判断和选择的要求,学生心理的障碍已经没有了,完成起来也就又好又快了。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两次阅读后,学生已基本了解了文章梗概。此时,教师应对文中疑难语言点进行适当的解释,并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或提问。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应只作简单的处理。应明确"阅读课文是为了培养阅读技能,而不是为教语法而编写的"。因此当课文中出现影响理解的语法难点时,应适当加以讲解,"点到为止",而不能去"纠缠不休"。否则,与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就相去甚远了。
3.通过课外这一渠道,加强阅读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通过文化背景的渗透来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英语,“流”向课外。仅仅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进行阅读训练肯定是不够的,在课外,学生应该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练习。
在当今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的环境下,日常生活中几乎是到处可见,利用这一优势,老师和家长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家长和孩子一外出,看到一个路标,让孩子说说它的意思是什么?看到一则广告,再问问孩子是什么意思?此外,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订阅一些英语方面的小报或书籍,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课外阅读。我买的小鹦鹉英语随堂系列的小学英语随堂故事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样的材料。如:关于数星星的幽默小材料:It’s a night. John is looking at the sky. Tom is John’s younger brother .He asks John, “What are you doing?” John says, “I’m counting stars.” Tom laughs and says, “It’s really dark mow. Why not count them tomorrow morning?” 以上材料诙谐幽默,数星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孩子都做过的事,学生有兴趣,易于接受。
五、总结
总之,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英语的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做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做到注重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学生就会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就会摒弃逐词、逐句的阅读习惯。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旭东.2008.小学英语知识集锦.[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许学明.2008.小学英语随堂故事.四年级.[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林出版社.200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4B,5A)[M].南京:译林出版社;
[5]《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