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筱雷
随着生态化社会的来临,教育将最终实现向自然回归的整体规定性。课堂是一种学习场域,是在社会文化的情境制约下,众多的学生与教师在展开各自活动的同时,进行着借助交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活动。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他们每个部分后各隐藏了一个复杂的源于自身的组织。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拥有活力。
(一)开放性原则。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有物质、能量、信息的进出和交换,以达到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同时,生态课堂作为一个交互作用的关联系统,其内部生态因子之间、生态因子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在发生着多元的、互动的联系,使其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互作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对教学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他们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分解和加工,将生产、消费和分解融为一体。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中,生态主体通过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知识吸收,并将积极构建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其他生态个体,促进课堂生命体的共同发展,同时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因此,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开放,实质上也就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大胆地思考,从而充分挖掘自己潜能,全面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提倡开放,目的是为了生成,为了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对生命有所感悟。
(二)整体性原则。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的一个整体。作为课堂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状况、技能、态度、情感、行为对系统整体性起作用,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当然,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情感体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而且,在整个课堂生态中的功能、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及个人的独特价值,突出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以及对不同的具有合理性观念的宽容,相信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一日不可中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与发展。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要重视课堂中各因素之间的和谐,也即是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师与生和谐、教与学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等等。整体和谐的生态课堂,会使师生间相互认可,心理相容,谐振共鸣,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
(三)动态平衡的原则。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它处于纵向的各个系统中,也与横向的系统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平衡与不平衡能够在这些大小系统里流动与转移。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育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课堂中有各组成要素,也有各自的运演
规律,但它们之间绝非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进行自发转移和人为的推动,促进课堂系统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态课堂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为他们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并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生态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协调发展,使课堂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由不平衡到平衡、由新的平衡到新的不平衡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不断获得提升,实现课堂整体与动态的统一发展。
(四)多元共存的原则。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的关系即为协同进化。因此,人在对自然的探索、改造过程中,要始终以一种宽阔的视野、胸怀和眼光对待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生
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多样性的丰富个体。多样性是课堂生态系统内在丰富联系性的外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并保护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存在。生态课堂应遵循个体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原则,促进学生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体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促成课堂教学的各元素之间和谐运作,使师生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中共同发展,实现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