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品德课中的应用
在教改不断深入的今天,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十分倡导“体验式学习”。 现在很多品社教学是以活动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调查、观察、实验、讨论、游戏等各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我们遵守规则》中《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一节来谈谈体验式学习的应用。
一、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实操式体验。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听说咱们班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好成绩,接力跑获得了第一名,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来一次接力走的比赛,让我见识一下你们的厉害,怎么样?我们请四组同学来进行比赛。 (第一组4名女同学,第二组2名男同学,第三组男女各1名,第四组3名男同学) 比赛结束 我宣布,第2组获胜!我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深刻的体验。体验到规则的重要,知道生活中处处都要有规则。
二、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我采用了实践式体验。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实践中形成。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即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按照知行统一的要求,将课内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
在课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到学校的每个地方去调查;部分学生由家长带领到社会上去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交流的规则可谓面面俱到,这些学校里的规则时刻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也是学校竞赛的要求,更是学生对学校生活真实的体验。
在学生展示调查成果时,我让学生自己做道具,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如介绍过马路要遵守的规则时让一生举灯,一生表演过马路。再让学生试做小交警来指挥交通。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既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其他同学增长了认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规则。无论是情景模拟,还是角色扮演等具体的体验式活动,都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亲自参与,亲身经历。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多途径地感受和学习。
体验式学习中,教师设计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融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可听可看、可触、可摸,学生所获得的东西,有的是用语言描绘的难以达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往往比语言描绘对思维的冲击更大,给学生印象更深刻。
小学品德课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该特别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所谓“体验式学习”,是指让学生亲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以提升道德认识,并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新课改下小学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引导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认识生活,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儿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体验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