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创设教学情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灵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如果把教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区传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利用到音乐中,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的情境氛围中学习音乐呢?
一、音乐与图画结合创设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强烈的,它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而图画咋给人以更鲜明的直观的形象。儿童往往都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而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直观教学时最好的传授知识的途径。因此,讲两者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将把儿童带入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世界。在教学或欣赏一些想象比较鲜明、优美的歌曲乐曲时,就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范画,配上与之相应的音乐,接着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歌曲或乐曲意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就这样产生了。例如教学《小海螺》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请学生带一些小海螺。课上向学生展示一幅有精湛海面插图,接着教师便用钢琴模拟海上的浪花声,汤学生在音乐声中拿起小海螺,听!海螺在唱什么?真像歌中所唱的那样:“竖起我的小耳朵,听呀听一听,哗哗哗,噢唱的是那大海的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愿意学习,他们用歌声或动作把歌曲或乐曲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童话创设情境
儿童喜欢新奇、幻想。童话便以它独特的功能把儿童带入超时空的境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儿童具有很大的魅力。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兔蹦跳体会八分音符节奏。码放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部和声音程练习时,便让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大青蛙,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小青蛙唱的高,大青蛙唱的低,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齐唱。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二部合唱,音也唱得准。当他们听到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叫的声音是这样的丰富,好听,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里萌发出来。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童话。如《大鹿》《小红帽》。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和儿童一齐沉浸在歌曲的童话世界里,与童话里的角色一起忧一起喜。例如教学《小红帽》这一课时,教师可请一位学生扮演小红帽,这位来自巴西乡村的小女孩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此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自己创设的童话世界里。在这一世界里,同学们感受到了小红帽的活泼善良,同时又替小红帽担心,千万不要遇上大灰狼。于是赶路的节奏便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节奏与书本节奏对比。学生很快地学会了节奏和歌谱,同时他们个个把小红帽表演的是那样的出色,歌儿唱得是那样的动听。
三、律动创设情境
在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原理启发下,我想如若把创设情境与体态律动联系起来,用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来创设情境,那将会把儿童带入一个微妙的世界。就“走”这一简单的动作,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创设出许多不同角色的情境,如挺直姿势的走,配上进行曲的音乐便是士兵、解放军;慢慢摇来摆去的走,配上三拍子便是海员。用一些带有草原风味的音乐让儿童听音乐做骑马的动作,创设草原牧民的情境。可以听音乐联想鸟的飞翔,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在蓝天中翱翔的小鸟。可以让他们按特定的姿势坐下握着同伴的双手并来回左右的摇晃或者他们可以背靠背地反勾着手臀坐着模仿一只摇椅,他们可以轻轻唱想象着好似摇一只摇篮,使他们的洋娃娃睡觉。总之运用律动可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师可随手拈来,让儿童在这积分人心的世界里学好。
上述三种方法,目的是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入迷于音乐,酷爱音乐,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正象肖斯科维奇说的那样:“热爱并研究伟大的音乐艺术吧,它能打开你的思想感情世界,它能使你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纯洁、完整,你将能见到另一种色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