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生态教学环境,构建快乐音乐课堂(一)
“环境”是不可忽略的生态因素之一,同样,教育环境在教育生态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生态音乐课堂追求的是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自由地生长发展。因此生态音乐课堂的教学环境强调原始的、自发的、符合生命发展需求的状态,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为的、刻意的人文创设。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旨在构筑良好的生态因子,实施的关键策略是: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学生快乐。
(1)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
音乐教室的布置应充满艺术的韵味,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教室内外墙面的育人功能,对音乐教室的墙面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音乐名人廊”图文并茂,便于了解大师生平和作品;“音乐说话墙”让师生民主对话,缩短心与心的距离;“音乐新星榜”表彰每周新星,起到示范激励的功效;“音乐知识栏”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温故和知新。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游戏时能给学生小提示,下课后能让他们涂鸦说心里话,真正成为学生在校第二个“家”。
(2)流动多变的声像试听
如果墙面文化是道会说话的静态育人墙,那么声像文化的视听效果则冲击了学生的大脑神经,直接给学生送上了可口热门的“佳肴”。它补充了墙面文化带来的不足,更具实效性和多元性。每次的“视听资源”都深深吸引住上课孩子的眼球,他们边听、边看、边思,一下子就进入音乐菜单,成为音乐课的临时“俘虏”。声像文化的创建很大程度上补足、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美丽灵动的自然课堂
借助大自然这个生态的大课堂,可以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一边围坐在嫩绿的草地上歌唱、欣赏,让音乐与美景相互映衬;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大自然“搬”到教室里来,一幅图画、一张投影片、一根柳枝、一把树叶、一个雪球都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甚至一身装束也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个性别致的座位环境
长期以来,音乐课常以插秧式的空间排列方式来组织。教师高高站立其间,以严者的姿态审视学生,学生则正襟危坐仰视教师,长期下来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为此,改变这种陈旧压抑的环境势在必行,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座位环境:如师生围坐一起与自由站立相结合,或是马蹄形,或是花瓣形,营造一种朋友式的交流氛围,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满足个性化需求,便于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和成果观摩。这种平等、民主、开放的座位环境为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创新活动,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