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 展示情境
发布时间:2012-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小云
把握时机 展示情境
我们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也会由于用的太滥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一篇课文中考虑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时机,对于整堂课的发挥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过程,适时创设情境,以谋求最佳效果。
1、利用情境导入,在扣人心弦中切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别开生面、情趣盎然的导课,就像强大的磁场,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利用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请到我家来》这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笑着对同学们说:有时候双休日老师一个人在家感到很寂寞,很想和我们的小朋友聊聊天,你们可以来我家来串串门好吗?很多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讲都会感到很新奇与兴奋,但马上又会提出:“我不认识老师的家?”这时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简易地图,这就是我的家,只要你们按着上面的路线走肯定能走到。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学习看地图。通过看地图,并能正确地掌握地图所表示的意思,从而促动学生画自己家路线图的进一步学习行为。这样,一堂课的气氛就带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也就更加积极。
2、利用情境释疑,在自主参与中深入。
新授课堂作为整堂课的中心环节。如果讲课是平铺直叙,没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耐心与兴趣,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不能实现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教学要根据事情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来突破难点、延续兴趣。如《走进大工厂》这一课时,学生对与工厂的一些情况不大了解,因为现在的企业的管理非常严格,一般不允许职工的子女进入厂区。所以在课堂上我事先准备了一些现代不同工厂的很多录象片段,看看工人们的工作,看看工厂的环境、设备,看看产品的生产流程。通过录象观看,同学们对工厂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达到学生的参与、互动,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境的设置,使讲授新课变得生动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教学结论变为一个发现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而发现结果,将间接变为直接。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情境结尾,在意味深长中伸长。
结尾,是整堂课的压轴戏,给课堂一个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情绪提升的冲动。如我在上《七彩的生活》一文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通过教师自编的一首散文小诗作为青春寄语,配上音乐,在优雅的交响乐声中结束的。这样优雅的课堂氛围,我看到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几乎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同学们都觉得这样的结束使他们意犹未尽,印象深刻。是的,在课堂中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学生终身难忘,有“言尽而意未穷”之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