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二)6月学习心得
1.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以“动”为主体现了体育教学的主旋律,但没有思考的“动”,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较差,而且课堂教学的“动”不能过大地追求运动量和练习强度,应该掌握一个适宜的量与练习强度。体育教学中的“静”,是指学生的听讲、观察、思考、想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差距,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与恢复疲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考虑学生年龄与生理特征,“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这就是生态教育理论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
2.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体育教学语言的“庄”,是指用词精炼准确、规范且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学生理解教材的动作技能,主要靠教师符合逻辑的讲述与示范,但过多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身心疲劳,降价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亦庄亦谐,寓庄于谐。课的导入部分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要“谐”,设置悬念的语言要“谐”,对优秀运动员动作技能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要“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教学的也要“谐”。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
3.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体育教师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生态教学理论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潜在的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模仿、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