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学习(活动)情况反馈表
时 间 |
2013年4月11日 |
地 点 |
武进区焦溪小学 | |||||||||||||||||
活动类别 |
研讨活动 |
参加者 |
沈小云 | |||||||||||||||||
活动过程 |
| |||||||||||||||||||
活动感悟 |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颇有感触。这两堂课都引导学生在明理中导行,在导行中追求有效性的好课,实现了品德课程“回归生活”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设计简洁明了。 听两位老师的课很舒服,课堂环节明了,流程清晰,从猜谜语开始导入,到了解牙齿、公共设施的作用,到如何保护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孩子们清楚地知道:我为什么要上这一堂课?课堂中我学到了什么?课后我应该怎么做?很好了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活动设计丰富有趣。 品德课程强调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理导行,特别指出活动设计的有效是这课程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遵循了这一理念,两位老师设计了有效的活动:如让徐老师来讲讲自己装假牙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牙齿的重要;如当让学生当场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足足刷了三分钟,相信如此生动有趣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这样刷牙。 三、价值引导明确到位。 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动情,因为老师时不时进行价值引领。如为小区请“朋友”,给小区增添公共设施,让每个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如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知道牙齿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老师都在进行价值引领。 四、行动指导得法实在。 光说不练,那只是在搞形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老师大胆地把刷牙这一体验活动搬到课堂上来,扎实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请老师来介绍学校的公共设施的保护情况,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 可以说,这两位老师都是很会“上课”的老师。在他们的课堂里,看不到师德尊严的呆板;看到的是师生平等交流的情趣,看不到一言堂的冷清,看到的是全员参与的热情;听不到琐碎的提问,看到的是巧妙的版块设计和活动。所以,这堂课轻松、清晰、流畅,较好地落实了新的课程标准,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