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卫士》教学设计
郑陆中心小学 沈小云
教材分析:
《绿色小卫士》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主题是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课文从身边的垃圾问题入手,在调动学生对垃圾乱放的消极体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后,通过对生活调查进一步体会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分析垃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垃圾分解小实验”中学生体会到乱扔垃圾的后果,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找到如何让垃圾变为资源的一些方法。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让前面的讲述落在实处,让学生形成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最好提供一个从身边做起的活动:为学校、小区的垃圾分类尽一点力。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四年级以后开始变得感觉敏锐,情感丰富了。他们经常会关注身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良现象常常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甚至有了想要干预、要参与做些什么的愿望。他们讨论的话题也很丰富,提到某种情况的时候还会加上自己的想法已经改进的办法。 更多的时候是有了想法之后征求老师的意见,他们常常会说:“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想这样处理,老师你看是否合适?”他们正在逐步长大。所以,本堂课将通过课前的调查、课后的拓展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生态道德的意识以及主动参与环保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充分体验,激发生态道德情感,树立环保意识,能主动参与环保。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并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发展,感知带来的危害。
4、知道垃圾如何分类以及废物利用的方法,从而改变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给垃圾分类,能够从身边做起,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调查表、课件、有关图片等。
(2)学生准备:周边垃圾种类调查,制作写有垃圾种类的卡片,垃圾分解小实验,家庭垃圾变资源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对就是我们的家乡——常州。这样的常州真好,这样的家乡真美!
2、可是老师在我们身边却发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出示小区、河道及道路边等场所遍地垃圾的图片)你们看到过吗?如果让你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二、观察生活,找到事情的根源。
1、确实,没有哪个人喜欢生活在到处是垃圾的地方。可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呢?
2、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产生一些垃圾,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调查自己家里一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还要求制作一张记录垃圾种类的卡片。现在咱们先来汇报一下调查结果,好吗?
2、听着同学的介绍,再看看自己家的垃圾情况。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一条“盛产”垃圾的生产线。假如一家一天的垃圾大约是一筒的话,那么十家呢?一万家呢?中国有近4亿的家庭,那一天的垃圾是多少啊?一年的垃圾又该是多少啊?(完成填空)
4、垃圾又脏又臭,破坏了美丽的风景,污染了清澈的河水,污浊了新鲜的客气,可垃圾们说都不是它们的错吗?你同意吗?
5、老师在常州一条几百米长的繁华街道上接连看到了5位清洁工,我采访了一下他们,他们每天都要守在这条街上反复清扫那些被人随手丢弃的,才能保证街道的整洁。我就亲眼看到一桶奶茶被丢弃了,可垃圾桶就在5米远的地方。可见,制造垃圾的“罪源”是我们人类自己啊!
三、寻找办法,主动参与环保。
1、记得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亲手做了垃圾分解的小实验,今天,咱们来交流一下结果,好吗?
2、小结:是的,在我们的废弃物中,像剩饭、瓜皮等有些是可以分解的,最后变成泥土;但是像塑料袋、可乐瓶、玻璃等有些是不能马上分解的,如果乱扔就会严重地污染环境。还有些像电池、化学用品等有害的垃圾如果随便乱扔,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3、所以我们不光不能乱扔垃圾,还要想办法变垃圾为资源。播放录音:我是塑料瓶、我是塑料勺子,在居民楼前、小河里、街道两旁到处都有我们的影子,现在人们总说我们不好,是“白色污染”,其实还大有作为呢。你看,聪明的叔叔用巧手把我们加工成了一个漂亮的灯罩。当然我们可以回收,回收后又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物品,6个这样的塑料瓶提取的纤维,加上一些棉纤维,就可做成1件T恤衫。10把塑料勺子,能加工成一把学生直尺呢!所以请不要随手把我们扔了,我们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4、看了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听说过像这样“变废为宝”的例子吗?
(板书:回收 再利用)
5、看来,咱们班同学的家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变垃圾为资源的信息,现在就请四人小组再来互相交流学习这些好的环保创意,好吗?
(学生小组交流)
6、今天我们也来做回“绿色小卫士”,开动脑筋,把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变为资源,黑板上有很多同学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垃圾”(写有垃圾种类的文字卡片),你们能想想办法,把它们也“变废为宝”吗?请四人小组分工选择其中的一至二种讨论。
(学生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组长记录、整理)
7、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相信。世界因为有了你们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精彩!8、你们发现了吗?在我们身边的有一些这样的垃圾筒,仔细观察一下它和我们家里用的的垃圾筒有什么不一样?
9、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呢?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问题,我国在2003年10月还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课件显示)的规定呢!
10、那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呢?(学生回答)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教我们如何分类?
11、今天,我们也来一次垃圾分类训练吧!(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把手头的写着垃圾名字的卡片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里)
四、课后延伸,争当“绿色小卫士”。
1、在我们学校、班级里最多的是哪些垃圾?
2、那课后让我们也来为学校的垃圾回收处理出点力,好吗?
出示课后活动要求:
(1)为如何减少垃圾出谋划策,把好的办法写在卡片上,贴在学校的宣传窗里。
( 2)设计垃圾分类标志,并专门指定一个垃圾筒盛装可回收的垃圾。
3、总结:从大家积极投入的状态,老师相信从今天起,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今后的生活中为小区、为家乡的环境卫生出一份,做一个真正的绿色小卫士。
五、板书设计:
5、 绿色小卫士
垃圾
再
回 利
收 用
资源
六、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