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舞蹈中的呼吸 | ||||
活动 目标 |
感受并了解舞蹈中的呼吸 | ||||
活动 过程 |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4.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4)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 ||||
活动 反思 |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让学生配音乐练习。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3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韧带压松 | ||||
活动 目标 |
加强身体韧带的训练 | ||||
活动 过程
|
1. 课前热身游戏 2. 芭蕾基本功复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4. 柔韧强化 (1)开肩、压肩、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 4.音乐舞蹈小组合(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5. 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 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5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韵律活动 | ||||
活动 目标 |
韵律活动的练习使学生节奏感坚强 | ||||
活动 过程 |
1.感受舞蹈音乐 1=C2/4 快板 2.教师完整动作示范 4.动作说明 准备姿态:跪坐下小腰。 第1个八拍:前六拍摆头,7拍手,8站立。 第2个八拍:前四拍扭腰扭胯+摆手,5、6逆时针转一圈,7、8张开双手。 重复两个八拍。 第5个八拍:屈膝蹲跳两次,侧身一次接甩头亮相造型。 第6个八拍:造型停留6拍,7、8逆时针单腿转一圈。 第7个八拍:前四拍扭腰+双手前交叉握拳画圈,5、6、7左手叉腰+右手伸直五指张开转手腕 重复一个八拍。 4.分组练习,排舞蹈部分队型 5.下课 | ||||
活动 反思 |
注重表情的训练和动作幅度,培养学生舞蹈时感情的投入和专注力,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与协调 性,再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8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把杆专项素质训练 | ||||
活动 目标 |
通过把杆上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基本功的掌握 | ||||
活动 过程 |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C 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4.教授新内容: 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a.注意: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注意:姿态的极至伸展。\ 伴奏谱: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⑴ 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 ⑵ 旁擦两次 ⑶ 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 ⑷ 同上做左脚 ⑸ 同上 做反方向 ⑴ 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 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 ⑶ 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 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 ⑸ 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 ㈡五位擦地 教学提示: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准备: 单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 前擦4次 ⑵ 后擦4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 ⑷ 后擦出划2圈 收前五位。 ⑸ 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 ⑹ 同上反转一圈 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七、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中国舞蹈网/SG8x3nj8X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 ||||
活动 反思 |
要求身体收紧直立,不要弯膝盖而勉强自己抬高,脚背要绷直,能抬多高就抬多高身体不能摇晃。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0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练习 | ||||
活动 目标 |
加强脚部韧带的练习 | ||||
活动 过程 |
1.学生模仿学习新动作(手脚动作的协调) 教学关键:手型不能变,腕部要灵活,注意要大臂带动小臂,手臂要舒展。注意学生的表情,眼睛要随手在动,腹部收紧,坐伸准备。 2.老师念口令,学生独立完成组合。老师个别辅导。 4.学生找伙伴进行自由练习压脚背。 4.分小组比赛练习组合。 5.从学生中找出做的好的当小演员,随音乐进行完整组合的表演。 6.最后让学生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带上面部表情微笑,和眼睛的动作,要求眼随手动。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2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功训练——压腿、踢腿和劈叉练习 | ||||
活动 目标 |
各项练习加强腿部的技能 | ||||
活动 过程 |
1.老师先示范腿部训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自己总结,你认为在做这些动作时该注意些什么?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注意腰部要收紧,臀部和大腿都要夹紧,这样,才不容易扭伤。 2.教师分小结进行教学,每一个动作结束后要求同学们保持住,老师再进行动作纠正。 4.同学们跟着节奏,和老师一起完整的跳一遍,然后举手总结自己认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在跳第二遍的时候,注意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 4.教师带领同学们做。 5.同学们自己练习两次。要求动作连贯、节奏准确。 6.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加以纠正或帮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压腿。但要注意方法和力度,让学生不要勉强,尽量自己往下压,使韧带得到拉伸和舒展。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5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功训练——肩、腰的练习 | ||||
活动 目标 |
肩、腰的练习使得形体更规范 | ||||
活动 过程 |
1.学生随音乐中有秩序的走进教室。 2.听音乐律动 4.学习练习肩部、腰部的组合 4.游戏“演音乐” 教师给提示:对于不同的音乐段落要在动作的速度上有变化,包括控制队形的变化。 5.师生共同讨论练习方法。 6.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7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舞步 | ||||
活动 目标 |
练习基本舞步,为成品舞做准备 | ||||
活动 过程 |
1.热身运动: 2.垫步:脚步动作:垫步 双手叉腰,右脚在前,左脚前脚掌着地,重心在右脚,以右脚脚后跟为轴,脚尖从外向里划半圆,重心移至前脚掌。(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上身随脚的动作上下移动不能平稳。 (2)在做动作时,胯部容易转动。 (4)两脚交替时,强调颤动和抬小腿。) 4.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不敢进行大胆创作,应鼓励和调动他们丰富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队形变换有可能呆板。 4. 教师切换不同的音乐,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5.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学生基本掌握此组合,主要体现出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集体的力量开动脑筋,把组合进行变换,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创编能力。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19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舞步 | ||||
活动 目标 |
练习基本舞步,为成品舞做准备 | ||||
活动 过程 |
1.走走小碎步 师:小花瓣们在一起跳舞,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听着音乐,像小花瓣那样轻轻地跳、快乐地跳。学生听音乐原地走小碎步。 2.学习基本动作 师:小花瓣一起欢快地跳,跳成了一个大花环。教师放慢速度哼唱乐曲,示范基本动作。动作一:双手叉腰,小碎步行进一小节(每拍两步),接着原地起踵一小节(每拍起踵一次)。动作二:两两相对,先各自拍手两下(每拍拍一下),接着相互对拍两下(每拍拍一下)。 4.跳跳花环舞 师: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就像一个花环。我们要听着音乐快乐地跳,沿着圆心跳,跳出不同样子的花环。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学生学跳花环舞A段:做动作一,沿圆圈行进,学生组成的“大花环”转起来,最后一小节,全体学生面向圆心。 ——在乐曲B段,教师,或一名学生扮演“花王”站在圆心,从圆圈上任意一名学生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用右手间隔点人(每拍点一名学生)。被点到的学生向前一步,转身与未点到的学生面对面站好,直至变成双圈队形。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学生学跳花环舞A段:学生两两相对站立,做动作,在作后一小节还原成单圈,舞蹈继续进行。 ——跟随音乐,学生完整舞蹈。教师进行必要的语言提示,使学生的动作跟上音。 | ||||
活动 反思 |
此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调整队形能力,克服舞蹈中的错误步伐。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22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舞蹈放松游戏 | ||||
活动 目标 |
学生在趣味中加强了基本功的训练 | ||||
活动 过程 |
我们平时还通过骑马、支撑、推小车来练习手臂的力量,通过跳青蛙来压垮,活动量都很大,每次练习完孩子们都会出一身大汗,可是他们还是很开心没有表现出不愿意学的情绪,现在大班的孩子把基本功训练当成一种很快乐的事情,每天都主动提出练习基本功,通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都变得结实了,通过趣味基本功训练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
| ||||
活动 反思 |
通过趣味基本功训练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24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舞步 | ||||
活动 目标 |
练习基本舞步,为成品舞做准备 | ||||
活动 过程 |
1.介绍基本站姿、基本步伐、认识节拍 2.基本步伐:跑跳步 4.学习《好朋友》组合手的基本动作:双手前平举、行军礼、单手侧展、搭肩手、小提襟、圆圈拉手 4.学习组合动作,加强学生间合作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集体舞《好朋友》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5.复习组合动作,初步了解集体舞的队形变化,让学生体会校园集体舞《好朋友》的学习重点就是队形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6.学生自创对形变换。 7.整套动作串联练习。 8.小结,下课。 | ||||
活动 反思 |
教师语言导入、动作讲解、示范。强调每一个舞蹈动作要注意的细节,提醒学生跑跳步要向上跳起来。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26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排练成品《舞动的旋律》 | ||||
活动 目标 |
成品舞的排练使得学生兴趣更高 | ||||
活动 过程 |
1.排练《舞动的旋律》舞蹈1\2段(约15分钟) 首先给同学们讲《舞动的旋律》的舞蹈类型(蒙古族),然后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学习。模仿音乐盒上面的公主时主要训练学生的小碎步;模仿时主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表情和神态的模仿能力。最后,由全班成员来表演,并选出模仿好的同学上前表演。之后,教师排舞蹈队形。 2.复习巩固两遍节拍练习组合(约5分钟) 4.复习巩固两遍头部训练组合(约5分钟) 4.复习巩固蒙古族手位练习组合(约5分钟) 5.随音乐做放松法,布置课下练习。 | ||||
活动 反思 |
重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基本做到能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吻合。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29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训练——姿态练习 | ||||
活动 目标 |
练习基本的下腰、扭腰、扭胯等姿态 | ||||
活动 过程 |
1.感受练习音乐 1=C2/4 快板 2.教师完整动作示范 4.动作说明 准备姿态:跪坐下小腰。 第1个八拍:前六拍摆头,7拍手,8站立。 第2个八拍:前四拍扭腰扭胯+摆手,5、6逆时针转一圈,7、8张开双手。 重复两个八拍。 第5个八拍:屈膝蹲跳两次,侧身一次接甩头亮相造型。 第6个八拍:造型停留6拍,7、8逆时针单腿转一圈。 第7个八拍:前四拍扭腰+双手前交叉握拳画圈,5、6、7左手叉腰+右手伸直五指张开转手腕 重复一个八拍。 4.分组练习,单一姿态,和队形 5.下课。 | ||||
活动 反思 |
练习基本的下腰、扭腰、扭胯等姿态,让学员能活动活动筋骨,能把握住节奏。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7.31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软度训练 | ||||
活动 目标 |
培养学员舞蹈时的感情投入和专注力,提高学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 ||||
活动 过程 |
1. 课前热身游戏 2. 腰腿功复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4. 柔韧强化 (1)开肩、压肩、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 4.(音乐舞蹈小组合,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组合分为:肩部练习、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的动作,波浪手、摆臂。 5. 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培养学员舞蹈时的感情投入和专注力,提高学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 间 |
2014.8.2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练习啦啦操 | ||||
活动 目标 |
使学员的韧带得到拉伸和舒展 | ||||
活动 过程 |
1.老师先示范腿部训练。 让学员在仔细观察后自己总结,你认为在做这些动作时该注意些什么?然 后 老师再进行补充。注意腰部要收紧,臀部和大腿都要夹紧,这样,才不容易扭伤。 2.教师分小结进行教学,每一个动作结束后要求同学们保持住,老师再进行动作纠正。 4.同学们跟着节奏,和老师一起完整的跳一遍,然后举手总结自己认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在跳第二遍的时候,注意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 4.教师带领同学们做。 5.同学们自己练习两次。要求动作连贯、节奏准确。 6.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使学员的韧带得到拉伸和舒展,部分男学员学得动作还需进一步矫正。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5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趣味练习——啦啦操 | ||||
活动 目标 |
训练学员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 | ||||
活动 过程 |
1.学员随音乐中有秩序的走进教室。 2.听音乐律动 3.学习练习肩部、腰部的组合 4.游戏“演音乐” 教师给提示:对于不同的音乐段落要在动作的速度上有变化,包括控制队形的变化。 5.师生共同讨论练习方法。 6.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训练学员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7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内容 |
趣味练习——啦啦操 | ||||
活动 目标 |
通过集体的力量开动脑筋,把组合进行变换,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创编能力。 | ||||
活动 过程 |
1.热身运动: 2.垫步:脚步动作:垫步 双手叉腰,右脚在前,左脚前脚掌着地,重心在右脚,以右脚脚后跟为轴,脚尖从外向里划半圆,重心移至前脚掌。(学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上身随脚的动作上下移动不能平稳。 (2)在做动作时,胯部容易转动。 (3)两脚交替时,强调颤动和抬小腿。) 3. 学员表演教师点评。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员不敢进行大胆创作,应鼓励调动他们丰富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队形变换有可能呆板。 4. 教师切换不同的音乐,学员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5.随音乐做放松法,下课。 | ||||
活动 反思 |
通过集体的力量开动脑筋,把组合进行变换,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创编能力。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9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学习舞蹈《天黑黑》分解动作 | ||||
活动 目标 |
|||||
活动 过程 |
1.教师排舞蹈队形。 2.基本功练习(约5分钟) 3.练习基本动作(约5分钟) 4.手位练习(约5分钟) 5.步伐练习(约5分钟) 6.头的练习(约5分钟) 7.队形变换练习(约5分钟) 8.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9.教师讲解,学员巩固练习 10.随音乐做放松法,布置课下练习。 | ||||
活动 反思 |
让学员了解到古典舞的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本课学会分解动作。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12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内容 |
学习舞蹈《天黑黑》1\4段 | ||||
活动目标 |
|||||
活动 过程 |
1.排练《天黑黑》舞蹈1\4段(约25分钟) 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集体把它再和音乐跳一次。教师指出跳得好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部分,在集体表演一次,分组再进行一次比赛。 2.教师先进行示范表演,学员看。(教师分小节教学基本动作。) 3.学员将两次所学舞蹈整合起来再跳一次,要求能准确的把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牢牢的记住所学的动作,能做好动作连贯。 4.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约5分钟) 5.布置课下练习,下课。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14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继续学习舞蹈《天黑黑》 | ||||
活动 目标 |
|||||
活动 过程 |
1.接着排练《天黑黑》舞蹈 这节课主要是继续进行古典舞部分的学习,要求动作轻盈、优美。 2.教师先进行现代舞动律示范表演,学员看。(教师分小节教学基本动律。) 3.师生讨论,让学员感受不同风格的舞蹈和区分舞蹈特点。 4.教师示范现代舞基本动作。 5.学员将两次所学舞蹈动律跳一次,要求能准确的把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 6.最后分小组进行比赛。 | ||||
活动 反思 |
让学员了解到古典舞的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女生相对掌握的较好一些。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16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学习舞蹈《天黑黑》 | ||||
活动 目标 |
让学员多观看舞蹈视频,如中国“小荷风采”的舞蹈,开阔视野,得到直观的感染力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 ||||
活动 过程 |
1.排练《天黑黑》舞蹈3\4段(约25分钟) 这节课主要是继续进行古典舞部分的学习,要求动作轻盈、优美。 2.教师先进行古典舞动律示范表演,学员看。(教师分小节教学基本动律。) 3.师生讨论,让学员感受不同风格的舞蹈和区分舞蹈特点。 4.教师示范古典舞基本动作。 5.学员将两次所学舞蹈动律跳一次,要求能准确的把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 6.最后分小组进行比赛。(约5分钟) 7.布置课下练习,下课。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19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学习舞蹈《天黑黑》 | ||||
活动 目标 |
整体训练舞蹈《天黑黑》 | ||||
活动 过程 |
1.组织教学,学员随《天黑黑》的音乐进入教室 2.巩固古典舞基训(10分钟) 3.巩固动律(10分钟)3\4段 4.教师更正个别学员的错误动作 (1)方位的转换 (2)队形的配合 (3)动作的准确 (4)表情到位 5.调整呼吸,师生讨论 6.布置课下练习,下课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21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复习舞蹈《天黑黑》 | ||||
活动 目标 |
多鼓励学员,增强学员自信心,提高学员自身的表现力,让学员在舞蹈课中自己学会创造美, | ||||
活动 过程 |
1.组织教学 学员随音乐《天黑黑》进入教室。 2.复习与巩固 师:学员们,还记得我们的舞蹈吗?现在我们完整的随音乐来跳一跳好吗? 3.师生共同随音乐跳一跳 4.分组进行展示、讨论 (按舞蹈队形的组队来进行单独展示,看哪一组动作最熟练?表情最好?节奏最准?) 5.下课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23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基本素质训练 | ||||
活动 目标 |
强调每一个舞蹈动作要注意的细节,提醒学员跑跳步要向上跳起来。 | ||||
活动 过程 |
1.介绍基本站姿、基本步伐、认识节拍 2.基本步伐:走场 3.练习手的基本动作:双手前平举、行军礼、单手侧展、搭肩手、小提襟、圆圈拉手 4.学习组合动作,加强学员间合作练习,让学员进一步认识群舞的锻炼价值,培养学员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5.复习组合动作,初步了解群舞的队形变化,让学员体会中国舞的学习重点,培养学员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6.学员自创对形变换。 7.整套动作串联练习。 8.小结,下课。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26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中国舞元素的复习 | ||||
活动 目标 |
主要为学员提供展示舞台,并与学员共同探讨良好舞姿、动作习惯,增强学员自信心,提高艺术修养,锻炼其良好的舞蹈基本素质! | ||||
活动 过程 |
1.课前简单复习所学内容
2.个人汇报或基本功展示
3.评价与总结
| ||||
活动 反思 |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28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快乐的舞蹈》 | ||||
活动 目标 |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 2.能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 ||||
活动 过程 |
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是用单簧管和乐队演奏的。全曲轻松欢快,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歌曲《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表达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 两首音乐作品在风格上相似,都是舞曲,具有固定的步伐。 教学重点: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和乐曲的舞蹈性;2.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啰》。 教学难点:1.能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2.歌曲演唱中,第二乐句的音准和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铃鼓1个、磁铁、头巾、脚丫四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生随《郊游》音乐律动进教室。 1.师:今天,田老师当导游,带大家到各个国家观光旅游。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轻松的心情出发吧。 2.学生听着音乐踏步进教室,依次来到自己座位后,边唱边律动。 二、体验感受舞曲的风格。 (一)体验《加伏特舞曲》。 1.课件出示“荷兰风光图”,师:瞧,我们来到了哪里?(学生答)让我们先一睹为快,邻略一下荷兰的迷人风光。教师边点击图片边作简介。 2.欣赏图片,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过渡语:荷兰这个国家,不仅风光秀美,它的音乐更美。 4.欣赏《加伏特舞曲》,感受舞曲轻松、欢快的特点。 听完,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荷兰的《加伏特舞曲》。你知道什么是舞曲呀?(学生自由答)这个舞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快乐、有趣) 5.再听,教师边舞,让学生感受乐曲ABA段式。 听着这么轻松的音乐,老师都情不自禁的想跳起来。那么,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舞蹈动作有变化么?为什么会变化? 6.听完讨论,让学生发现:前面音乐和后面音乐有重复,中间音乐有变化,比较舒展优美。 A老师用“▲○▲”来表示这首音乐,你还能用什么方式呢?指名板演。 B师:其他小朋友肯定还有很多好方法,就请你悄悄地把它写在心里面,下课告诉老师。 7.你们想跳么?先请你瞪大眼睛观察老师的脚步动作? 8.师随音乐示范跳8个小节,然后请一生尝试。 师总结:是这样吗?师按跳跃节奏在黑板上贴出脚印(嘴哼音乐) 9.师再点一次,请学生用手指跟做在膝盖上一次。 10.尝试用脚,师生一起边哼边用脚做一次(4句) 11.学生在原地跳(放音乐),老师在中间跳,邀请同学出来跳(没轮到的同学坐在原位置跳,A部分用手指做,再现时脚跟做。)。 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叉腰加上固定步伐;B段用另一组动作:身体左右摇摆,转圈等。 (二)体验创编《哈里罗》。 1.过渡语:荷兰美丽的风光,动听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短暂的停留后,我们的旅游团又要出发了。接下来这一站,我们将去拉丁美洲的一个岛屿——“特立尼达”进行音乐之旅。 2.听着《郊游》音乐出发。 3.目的地到了,瞧,那里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边听边想:他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 4.听《哈里罗》,感受音乐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5.听完讨论。 生:载歌载舞的欢迎;热情的欢迎;欢快的欢迎等。 6.师:来到这,你发现外国的小朋友穿着打扮、肤色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7.学生观察后回答:黑皮肤;头上包头巾等。 教师适当穿插一些介绍:岛上的居民大多是黑人和印度人的后裔。 当学生说到岛民包头巾时,教师也包上头巾,激发学习兴趣。 8.师:特立尼达的小朋友多热情呀!一见面,他们就和我们打招呼——哈里罗(Hello)。现在,老师也要用特殊的方式和他们打招呼。 9.再听:教师边唱边在“哈里罗”处加上手鼓和其他动作,其它部分用欣赏中的固定步伐。 10.第三次听:模仿老师的样在“哈里罗”处打招呼。 11.第四次教师清唱,指名学生在“哈里罗”处创编动作,形式不限。 过渡语:谁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特立尼达的小朋友打招呼? 创编较好的动作让其他学生共同模仿。 12.学唱歌曲《哈里罗》 导言: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外国民歌。 A、跟琴轻唱一遍。问:有困难么?如果学生说:“没有。”追问:“为什么?”讨论发现歌曲特点:歌词简单,有重复;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不同。 然后解决难点句:切分节奏。 B、第二遍跟琴唱准歌曲。 C、第三遍: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D、跟音乐:和特立尼达小朋友一起唱。 E、随着伴奏音乐演唱,加上动作。 13.边唱边跳(放一遍《哈里罗》) 放伴奏音乐:外圈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伴奏(如拍手、拍凳子等,活跃气氛),里圈学生边跳边唱。随后交换再来。 三、总结,下课。 今天,在短暂的40分钟里,我们走访了两个国家,聆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更多的音乐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欣赏和创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在《郊游》音乐中出教室。
| ||||
活动 反思 |
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舞蹈,收到良好的效果。 |
辅导员
音乐B组(舞蹈)项目活动过程记录表
时间 |
2014.8.30 |
地点 |
舞蹈房 |
辅导员 |
田艳玲 沈玉芬 汪菊芬 |
活动 内容 |
所学舞蹈的成果展示(一) | ||||
活动 目标 |
主要为学员提供展示舞台,并与学员共同探讨良好舞姿、动作习惯,增强学员自信心,提高艺术修养,锻炼其良好的舞蹈基本素质! | ||||
活动 过程 |
1.课前简单复习所学内容 2.个人汇报或基本功展示 3.学员个人组合 4.师期末评价与总结 5.小结表彰优秀学员 | ||||
活动 反思 |
在展示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
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