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由的“飞”
从教学目的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形成过程中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充分信赖的人,要允许“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体验”,允许他们在讨论后一个问题时,还在想着前一个问题,允许他们搞“三重唱、四重唱”,允许他们“脱口而出”,来一句:“我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学生读到这样一句:“您老喜欢打猎?”有学生读成:您/老喜欢打猎?“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对,应该读成:您老/喜欢打猎?”“不对,你没看见书上写着: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吗?说明他很喜欢打猎呀!”“不是这样的,这儿的“老”是对人的尊称。”“那我们很尊敬老师,能叫老师狄老吗?”我听到了孩子们学习和争论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学生们一个个在课文中查找“证据”想反驳对方,一个个知识点就在这欢乐而激烈的辩论中轻松地解决了。
由此,我不禁想到: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应该努力创制条件,积极营造气氛,用人性的方法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