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为学生插上快乐飞翔的翅膀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邱金兰(邮编:213111)
[内容摘要]
让美在学生心头流淌,学习语文是快乐的!投石激浪,妙用导语感受美;书声琅琅,激情吟诵体验美;品词析句,放飞想像鉴赏美。
让情在学生心头激荡,享受语文是快乐的!媒体助威,形象感知巧激情;语言诱惑,注重激趣共融情;课堂开放,引领体验同抒情。
让爱在学生心头沸腾,应用语文是快乐的!书海遨游,广袤星空洒满爱;课堂练笔,清新小花传真爱;实践体验,奋发船桨爱满园。
[关键词] 感动 快乐 学习 享受 应用 美 情 爱
[正文]
花儿被春雨感动,于是开得更加鲜艳;小草被大地感动,于是长得更加健壮;小鸟被天空感动,于是更加勇敢地飞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同样渴望感动,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营造感动的课堂,用我们的执着塑造感动的天空,让那份感动托起学生快乐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快乐中享受语文,在快乐中应用语文。感动——快乐飞翔的翅膀!
一、让美在学生心头流淌,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而法国艺术师罗丹也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而语文教学的美更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对这些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让美在学生心头流淌,从而发自肺腑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1、投石激浪,妙用导语感受美。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了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堂开场白的重要性,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努力,我欣慰地发现:投石激浪,往往勃发热情,引人入胜,这种妙用导语的方法真是妙不可言哪!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时,开篇便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一幅精心设计的槐乡五月洋槐纷飞的图画一下子把他们的思绪都紧紧抓住,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导语:“五月,洋槐开花了,哦,好美呀,那……好香呀,清香……好令人神往呀!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月的槐乡吧!”哈,瞧他们一个个傻乎乎的样儿,还真是“开篇言美,美不可言,投石激浪,千浪冲天”!
2、书声琅琅,激情吟诵体验美。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说过:“成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小手高举,小脸通红,书声琅琅的。”而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也对语文课提出了“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一席话告诉我们,语文课堂需要情感的相通,课文诵读需要情出肺腑。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的情感早已融入文中,而学生也已深深感悟了军神刘伯承的那份坚韧与伟大,此时的诵读不就是对英雄的敬仰与崇拜吗?此时的琅琅书声不就是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吗?那份激情,我永难忘!
3、品词析句,放飞想像鉴赏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者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利用品词析句的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但更多的是指导他们去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捕捉文章所蕴藏的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
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课文的第四小节写苏轼躺在床上,看着圆圆的月亮而埋怨,那种淡淡的思绪,那种悠悠的乡愁,已通过对词句的分析、欣赏注入人心。然而就此打住,似乎还缺少些什么。于是,我决定在第四小节结尾处的那个省略号上做点文章:一段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那美的意境;一句轻轻的提醒,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了苏轼的内心……美,应运而生!
二、让情在学生心头激荡,享受语文是快乐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原本根植于爱。”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而古人刘勰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一个以情激情的地方,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形象、直观的表情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情在学生心头激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享受语文是快乐的!
1、媒体助威,形象感知巧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上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媒体,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会有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当然,媒体的运用也应巧妙恰当,方可达到助威激情之作用,切不可为用媒体而用媒体,平添装饰,反而“画蛇添足”。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由于孩子们缺乏对海底世界的真实感知,虽有迫切想学的冲动感,但更多的是对海底世界的陌生感。于是乎,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录像,亲眼看一看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美妙绝伦,激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于是乎,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种一气呵成、水到渠成之感了!媒体的巧妙助威,让形象感知成为了激情的主旋律。
2、语言诱惑,注重激趣共融情。
在语文课上,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应该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使我们的语言具有魔鬼般的魅力,而那些特级教师们“如水的课堂”不正给了我们学习的时机?——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情感性语言:春风化雨,一吟一咏润心田;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是呀,课堂的每一分钟,我们都需要提炼我们的语言,让它成为“引诱”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诱饵”,让师生的情感交融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这一点。例如在教学《槐乡五月》时,我将精心设计的一首小快板随意地吟诵出来,便俘虏了一个个傻乎乎的孩子,也把他们留在了花美人美的五月槐乡;在教学《哪咤闹海》一课时,我用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快书硬是把学生们镇得一愣一愣的,对我的佩服连带着对哪咤的佩服让他们迅速地背熟了课文……
3、课堂开放,引领体验同抒情。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索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是呀,语文学习是在学生个体体验的背景下展开的,离开了体验这个背景,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学生、开放课堂、引领体验,会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创意迭出,更能使师生情感得到较好的共鸣。
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我曾通过录像播放将学生引进了花美人美的五月槐乡,看到他们沉浸在那浓浓的花香中乐不思蜀的样子,我决定创设情景,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于是,她打扮成了槐乡俊俏爱美的小姑娘,而他则成了槐乡大大咧咧的小小子,还有他呢,转眼变成了醉倒在槐树下的傻小子,正面对着香气扑鼻的槐花饭流口水呢……正是通过这种深入其中的、入情入境的角色表演,孩子们将自己“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了出来。当然,这种角色体验的过程,也正是伴随学生思维的过程,更是他们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丰富、交融的过程。
三、让爱在学生心头沸腾,应用语文是快乐的!
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因为那里有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有他们向往的美景,还有他们佩服的英雄,美,在孩子心头流淌。享受语文也是快乐的,因为它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绵绵的情,它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感动与留恋,情,在孩子心头激荡。那么,我们何不让这份美、这份情成为孩子们心中永恒的爱呢?我们有责任让爱在学生心头沸腾,因为应用语文是快乐的!
1、书海遨游,广袤星空洒满爱。
新课程告诉我们,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学生生活,我们要用巧妙的办法激活学生潜意识里的那份强烈的求知欲,用丰富、生动、多样的形式创造利于学生进步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爱的灿烂星空。而积极引导学生畅游书海,积极引导他们迁移学习,无疑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同学习、课文学习与语言积累的同发展,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让语文学习真正得到应用。
2、课堂练笔,清新小花传真爱。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会写,有了读的量的积累,才会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充分鼓励学生多读多看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可以也必须给他们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放飞自己的涓涓细语,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万物的真爱。瞧,才坚持了几周,课堂五分钟就成为了大家交流的好时间,苦思冥想的啃笔声变成了沙沙的书写声和轻轻的微笑声,空白干瘪的几个字变成了洋洋洒洒的抒情与感叹。有对上学途中所见的亲切描写,有对老师服饰改变的大胆评论,有对所读书刊的真情点评,更有对优美句段的深切记忆……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一切,是那么的童真;一切,又是那么的充满爱意呀!
3、实践体验,奋发船桨爱满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中谈到的“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写作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写的是有话可说的内容,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样,习作的内容与形式才能得到和谐统一,习作也就成为了学生心灵感受的自然流淌。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付于行动,积极创造机会,适时引领学生实践体验,给学生一副奋发的船桨,帮助他们加深体验,感受成功,爱满心田。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美”、她的“情”和她的“爱”。在语文教育中,让美在学生心头流淌,让情在学生心头激荡,让爱在学生心头沸腾将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感动的课堂,让语文感动你我,让语文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飞翔,让语文成为我们快乐飞翔的翅膀!
语文,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感动托起学生快乐飞翔的翅膀,让语文学习为学生插上快乐飞翔的翅膀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育论文”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美中感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