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辅导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学习活动的自信程度。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掌握的经验。这是形成高效能信念的最有效方面。第二,通过观察榜样而获得的替代性体验也能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第三,社会说服 。第四,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时的生理和情绪状态。如果辅导者能在工作中有效地对以上几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二、在学习辅导中发展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是指主体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具体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有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智力水平、动机程度、情绪状态等)也包括环境方面的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如学习场所、时间、学习任务等和社会环境因素如班风、教师、家长、社会文化背景等)。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五方面的规律:1.从他控到自控;2.从有意识的条理化控制到无意识的自动化控制;3.从局部控制到整体控制;4.敏感性、迁移性不断提高;5.从单维到多维。
三、根据学习风格开展相应的学习辅导
根据学习风格判定的因材施教策略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具体实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辅导者须识别并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2.辅导者须对不同风格的受辅导者均衡地实施匹配策略,以使每类学生均有机会按自己的偏爱的方式接受教学影响,避免顾此失彼。3.同时采用有意识的失配策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4.教师需掌握多种教学方式,辅导者的具体辅导方式尽可能地与被辅导者的学习风格保持一致,以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1期 “学习辅导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宜文 傅岳明/文